2011年05月18日 星期三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B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坚强的爷爷奶奶
  郓城县张营镇张三村有这样一个家庭:身患残疾的张友相和老伴都已年过六旬,二儿子夫妇11年前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却患有严重脑瘫,两人接受不了现实,相继离家后至今没有音讯……屋漏偏逢连阴雨,大儿媳妇在一次意外中也撇下11岁的儿子撒手而去……抚养脑瘫双胞胎姐妹和丧母小男孩的重担,就压在了这对年迈的爷爷奶奶身上。近日,记者进行了采访,请看——

  今年61岁的郓城县张营镇张三村村民赵凤为,10多年来从没清闲过一天,不仅要下地干活,还要做饭、洗衣,照顾一家老小,直到夜深人静,才能躺下来喘口气,才能流着苦涩的泪水沉入梦乡。

  我们听着老人嘶哑的叙述回到了从前。

双胞胎孙女竟是一对脑瘫女

  2000年,在威海打工的二儿子张纯响领回家一个姑娘,说是自己谈的对象。两位老人看了非常满意,虽说这个叫郑海玲的姑娘长得不算漂亮,但口齿伶俐,讨人喜爱。当年春节,二人就成了婚。

  2001年7月,怀孕七个月的二儿媳突然有临产的征兆,一家人急忙把她送到县医院,竟分娩了一对双凤胎,这无疑是天大喜讯。但由于胎儿发育不足,老大只有1.5斤,老二1.7斤,两个孙女一出生就被放到了恒温箱。医生护士们热情地给她们取了名字,老大叫张玉松,老二叫张玉爱。爷爷奶奶日夜看护着两个宝贝疙瘩,惟恐有什么闪失。孩子住院三星期,奶奶赵凤为的一双袜子磨掉了底都全然不知,直到出院回到家换袜子时才发现。

  这对早产的双胞胎注定要给这个家庭带来磨难。直到两个孩子满月,母亲郑海玲的怀里硬是没有挤出一滴奶。两个孩子全靠奶粉喂养,孩子一天比一天吃得多,20多块钱一袋的奶粉一周要两袋。小两口实在坐不住了,儿媳妇郑海玲提出外出打工,孩子满月三天就走了,二儿子随后也外出打工。

  躺在两个襁褓中的孙女留给了爷爷奶奶喂养,虽说小两口每月寄回三五百元的生活费,但吃喝拉撒,生病喂药,还是让老两口累得精疲力尽。

  当两个孙女长到8个月大的时候,老两口却发现了异常:同龄的孩子会爬、会坐了,自家的两个孙女却依然只会呆呆地躺在床上,最多挥舞两下拳头。同时,两个孙女四肢不同程度地扭曲,流口水,难道是孩子缺钙得了软骨症?2002年3月,老两口给在外打工的二儿子夫妇打了召回电话。小两口赶快回来带孩子去县医院检查。这一查,让全家人顿时目瞪口呆:这是一对先天性脑瘫婴儿!

  这一结果无疑是晴天霹雳,张玉松、张玉爱的父母实在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开始时相互猜测埋怨,最后争吵打骂。做爷爷奶奶的只有紧紧地抱着两个可怜的孩子,偷偷地抹眼泪。2002年,两个孙女刚过一周岁,狠心的母亲郑海玲就在一个凌晨偷偷地走了,从此再没有回来。

  准备建新房的两万元积蓄很快花完了。二儿子张纯响不堪家庭重负,一再请求父母把两个瘫痪的女儿送人或者送福利院,可是老母亲就是不答应。张纯响头一扭,也打工走了,且从此音信全无。

求医路上关爱多

  2003年,当两个脑瘫孙女3周岁时,不仅不会站立,连起码的坐都坐不稳。6月份,恰逢菏泽市残联康复医院的专家来郓城巡诊,专家看后建议先做一些前期肢体康复训练,再考虑手术治疗。肢体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做,去菏泽做显然不现实,可是郓城又没有这样的康复医院。正当爷爷奶奶发愁时,县残联帮助联系了一家私人康复诊所,地址在蒋庙附近。在炎热的夏天,老两口骑着一辆脚蹬三轮车驮着两个孙女上路了。

  虽说是一家私人康复诊所,但宽敞明亮,设备齐全,所长仲可明更是和蔼可亲。也许被这对爷爷奶奶的坚强所感动,仲可明答应免费为张玉松、张玉爱做长期康复训练。这一做就是两年。老两口天天早出晚归,一年四季,风雨无阻。

  县电视台有个叫梁伟的记者,每天上班都准时看到这辆求医路上的三轮车。职业的敏感让他前去作了采访。梁记者深受感动,采访回来就去了县城的几家大医院,帮助询问是否有医院能帮助做免费手术。有的医院答应免一半,有的医院答应只收成本费,可是两个孩子的手术,就是成本费也要上万元。就在爷爷奶奶绝望时,从诚信医院传来好消息,他们愿意为这对瘫痪姊妹免费手术。

  2005年春天,在诚信医院,张玉松、张玉爱两位小姐妹同时接受了腰椎错位修复术。在诚信医院住院20多天,院方不但没收这对爷爷奶奶一分钱,而且还为他们提供了一日三餐。临出院时,医院全体职工又为他们捐款2600余元。这一刻,爷爷奶奶真切地感受到了理解和支持的力量。

  2005年秋天,张友相夫妇怀揣着县残联给予的1000元救助金,去市残联康复中心为孩子治疗。期间,又得到了市民政部门慈善中心给予的1000元慰问金。在菏泽,许多认识的不认识的病友都给予了关爱,有的送衣服,有的送营养品。有个在医院门口卖水果的大嫂,每天都送来几个苹果或香蕉,让张友相老两口感动不已。

  2006年,5岁的老二脱了胯,急需手术治疗。每次手术,不仅是爷爷奶奶心灵上的一次重创,也是身体上一次疲劳的战役。还好,这次脱胯复位手术被城关医院接纳了,近2000元的手术治疗费,医院只象征性地收了200元。半个多月的住院,又让爷爷奶奶瘦了一大圈。

  2007年,已6周岁的姐妹俩仍然两腿交叉不能站立。9月中旬,县残联又热心帮助联系了郓城友谊医院免费为姐妹俩做小腿矫正术。主刀的是年轻的骨科专家肖善文院长,近7个小时的手术累得他浑身湿透。

  9月25日,正逢传统的中秋节。窗外明月高悬,年迈的爷爷奶奶在病房里守着残疾的孙女,不禁流下了辛酸的泪水。这时,肖善文院长领着妻子,提着月饼、酸奶来看望他们。肖院长从袋里拿出两个热乎乎的烧鸡说:“大爷大娘,这是我刚加热的,这几天你们辛苦了。过节了,你们也要补补身子。”临走,肖院长的妻子还留下200元钱,让老人给孩子买营养品。

  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爱,给予了张友相老两口更大的信心,让他们更加坚定了把两个残疾孙女抚养成人的信念。

雪上加霜苦更苦

  手术三个月后,小姐妹俩能站立了,但还是不会走动。为了能固定两个残疾的孙女,让她们能在院里晒晒太阳,能到胡同口透透风,爷爷找人用钢筋和废旧方向盘焊了两个“宝宝车”。别人家的孩子7岁都去上学了,他们家的一对小孙女每天却要放在“宝宝车”里,像穿着个铁裙子似的笨拙地扭动。

  2009年秋天,60岁的张友相爬上屋顶晒玉米,不小心摔了下来,虽没有生命危险,但胫骨骨折。老张一下子躺在了床上,不能动弹。两个残疾孙女要人伺候,一个伤残丈夫等着送药送饭,生活的磨难全压在了老伴赵凤为身上。地里的庄稼还没有收完,土地正等着耕种,二儿子走后没有音讯,大儿子在外打工。老太太就用地排车拉着三个残疾人下地干活,干一会儿就回到地头喂他们些水喝,而自己的嘴裂满了口子却全然不知,直到严重贫血,累倒为止。

  远嫁外地的闺女实在看不下去了,丢下三岁的孩子前来相助,没撑半月,也累倒了。闺女哭着请求说:“娘,你咋受得了,不行就把两个侄女送出去吧!”

  老太太赵凤为不是没动过将孩子送人的念头,身体、心理压力不说,光是花费开销就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但她下不了决心,舍不得两个可怜的孩子。

  更大的磨难还在考验着这对坚强善良的老人。

  2010年秋天,同样上屋顶晒玉米的大儿媳妇突然脚下一滑,也从屋顶栽了下来。等老两口疯也似地赶到她家,她已没了呼吸。老两口痛哭不已。

  埋葬了大儿媳,大儿子也好像被埋了半截,整天只是默默抽烟,也不知道照顾儿子。小孙子更是一言不语。整个家里死气沉沉,只有两个脑瘫的孙女偶尔喊一声听不懂的话语。

  坚强的爷爷奶奶已经没有了泪水,他们只是咬紧牙关坚强地生活。

  面对这一特殊的困难家庭,街坊邻居送来了鸡蛋、米面,衣服等,乡政府也及时为三个残疾人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

  现在,最让爷爷奶奶担心的是自家的小孙子。11岁的张修威正读小六,他整天沉着脸,不言语,放了学就把自己关在小屋里。村里人发现,有许多个傍晚,小修威跑到村后妈妈的坟头前痛哭,有时傻傻地坐着。

  虽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年过六旬的张友相爷爷和赵凤为奶奶的经似乎念得更沉重、更悲壮些。眼看六一儿童节到了,希望社会各界能有更多温暖的手伸向这家三个苦命的孩子,让他们分享到更多的阳光,绽放出更多的笑容。

  通讯员 魏忠友 刘考勇 记者 郑华伟

  图①两个脑瘫孩子每天都要在特制的 “宝宝车”里度过时光。

  图②失去了母亲,忧愁的小孙子张修威再没笑过。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时事新闻
   第A04版:专版
   第B01版:要闻
   第B02版:健康
   第B03版:楼市
   第B04版:时尚 广告
最坚强的爷爷奶奶
大学生闫文林:“丑小鸭”蜕变记
放手孩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