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位东自幼读私塾,后转入南华小学读书。他积极参加查获日货的爱国活动,并首先毁掉自己家里的日货。1922年考入省立第六中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春,中共曹州支部遭到破坏,田位东受支部派遣到济南和省委接关系,留省委工作。1929年任中共山东省委交通。同年6月和省委书记刘谦初等同时被捕。在敌人酷刑面前,他威武不屈,鼓励难友:“只要一息尚存,就要为党工作”,用纸条写上“宁死勿辱”四字,在同志中传递。1930年8月出狱后,他到上海和中央接关系。随被派往青岛,担任山东省互济会宣传部长,并在山东大学从事学生运动。1931年春,田位东到枣庄,建立中共枣庄特区委员会,并任书记。特委的经济条件非常困难,他经常要家人变卖家财,支援革命。他自己也以矿工身份,到矿井下干活,带领矿工同包工头作斗争。1932年夏,田位东和特委决定,在枣庄矿区发动一场大规模的罢工运动,并成立了十七个罢工小组和纠察队。同年6月13日,召开了有七千矿工参加的罢工大会,他在会上号召矿工团结起来,向资本家进行斗争。震惊山东的“六一三”枣庄煤矿工人大罢工开始。19日,田位东主持召开第二次罢工大会,因工贼出卖,反动军警包围了会场,将他逮捕,后解押到济南。1932年8月3日,当刑车经过国民党省政府门口时,田位东向人们高喊:敌人一定要灭亡,胜利一定属于人民!在千佛山下的刑场上,他放声高唱《国际歌》,高呼着
“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时年26岁。
(1908—1942)原名刘府海,曹县人,革命烈士,鲁西南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刘齐滨勤奋好学,十六岁考入省立第六中学。1928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工学院预修科,因家庭贫困,被迫失学。他写出《梧桐树下》等作品,在上海《北新》杂志发表,抨击封建思想统治和新旧军阀。1931年,考入北京大学文学系,开始阅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九一八”事变后,他参加北大学生赴南京请愿团,被军警砸伤左胸。因肺病辍学后,国民党曹县党部委派他到三区任职,目睹国民党的腐败无能,他愤然离职。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从淄川中学回到家乡刘岗,创办农民夜校,组织业余剧团,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国活动。1938年3月,“曹县青年抗日救国会”成立,被选举为会长。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废寝忘食,奔走呼号,鲁西南一带群众性的抗日组织纷纷向党靠拢。1938年秋,“鲁西南抗日救国总会”成立,他被推选为总会长,为鲁西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打下了群众基础。他毁家纾难,倾其所有,支援革命。1939年7月,中共鲁西南地委成立,他任地委统战部长,为搞好同国民党曹县县长的统战关系,推动鲁西南抗战形势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1940年8月,任曹县抗日县政府第一任县长。1941年5月,鲁西南专署成立,他任专员。在就职演说中,他说:“我当专员好比给人民当长工,一定竭尽全力为父老乡亲办事。”在他领导下,鲁西南地区抗日政权建设更加巩固和健全。当他肺病复发,同志们劝他休息时,他总是说“我的生命可能不会太长,更需要抓紧时间为党工作。”1942年4月15日,刘齐滨病情恶化,不幸病故,年仅34岁。1943年8月,中共鲁西南地委将曹县改称为齐滨县,以示对他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