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2月11日 星期五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A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信息共享催生“叫车热线”
今年春节仍是“打的难”,然而与往年的“苦等”不同,今年菏泽的老百姓又多了一种寻车途径——“出租车24小时叫车热线”(2077110、2077119)。通过几个月的尝试,这一新事物很快得到出租车司机和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接受,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小春运”的交通困境。

  “您好!这位乘客,请问哪里要车?”

  拨通“叫车热线”2077110或者2077119,这样的开场白平均每天要重复1500余次。

  自2010年4月,菏泽桑盾汽车出租公司试运营“出租车24小时叫车热线”时起,接踵而至的电话响铃声印证了“打个电话叫出租”这种新的城市出行概念的兴起,引发着出租车司机从“碰活”到“赶活”、出租车乘客从“等车”到“叫车”的行为变化。

效率低下需要信息共享

  拉客靠运气,坐车也是靠运气。这曾经是出租车司机和乘客们的同感。

  出租车司机桑师傅没有在固定地点“拉活”的习惯,靠的就是满大街“碰活”。“运气好了多拉点,点背了收入就少得可怜!”经常打的的市民李先生也抱怨说:“一些出租车经常聚集的地点还好,稍偏僻一点的地方等车等得能急死人,越是有急事还越是这样。”至于坐车落了东西,李先生表示,“索还率”基本为零了!

  “目前,菏泽城区出租车普遍存在调度分散、效率低、费用高的弊病,有时有车无客,有时远客无车,造成资源浪费,加之夜间运营存在人身和财产安全隐患,作为分担城市客运压力的出租车行业效率低下。”菏泽桑盾汽车出租公司总经理许春印举例说,比如相向而行的两辆出租车,很容易发生都错过了乘客而不自知,等到各自前行拉到了本该属于对方的乘客时,他们已经跑了很多冤枉路。

  为了解决这些困难,2010年4月25日,桑盾汽车出租公司投入30万元购置了无线电联络装置,为第一批50部出租车配置了车载电台和对讲机,正式开通了“出租车24小时叫车热线”。许印春说,开通热线的初衷就是为了实现信息共享,让司机们少跑冤枉路,让乘客们少等些时间。

信息共享增进和谐高效

  据许春印介绍,出租车车载电台和对讲机等一套设备的购买成本平均达到1000元以上,且加入“叫车热线”的出租车每月要向公司缴纳50元的管理费用。对于新生事物,一次性拿出1000多元钱一度让许多出租车司机却步。然而,螃蟹的美味,第一个人试过之后就会有更多人垂涎。经过9个月的运营,加入“叫车热线”行列的出租车还是增加到了100多部。

  “一年的成本顶多2000元 (设备购买费用和管理费用),加入叫车热线后按一天多拉一趟活、多挣10块钱计算,一年还能多挣一千大多呢。”桑师傅算了一笔小账说,对出租车司机而言,好处还不止这些。

  2010年5月初的某个深夜,司机毛师傅在步行街遇到了三名醉酒青年,只因为毛师傅响了一声车喇叭,三名青年就借酒蛮横地拦下他的出租车,并对车身进行脚踢拳砸。毛师傅见状拒不开门,立即报警,并通过“叫车热线”向附近出租车司机呼救。仅几分钟,20余部出租车赶来并制止了更坏情况的发生。

  对乘客而言,也有许多便利。2010年初秋,一位从商丘坐出租车回家的菏泽乘客,在牡丹南路下车后才发觉自己的手机落在了出租车上,且拨打后无人应答,该乘客立即叫了一辆菏泽本地出租车意图追赶。碰巧的是这辆出租车已经加入了“叫车热线”,司机师傅立即通过热线呼叫沿途出租车进行拦截。只有几句话的请求,六七辆出租车加入进来进行拦截,最终在黄口附近帮助乘客拿回了手机。

两种呼声期盼共鸣

  如同一切新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摩擦一样,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听到了两种呼声:一些乘客表示,“叫车热线”虽然方便,但却苦于电话总是打不通,甚至打通了没人接,他们抱怨接听员不负责;而一些出租车司机则反应,极个别乘客言语蛮横,特别是一些醉酒乘客接连拨打骚扰电话。

  对于电话打通了没人接,许春印解释说,这是因为受设备限制,接听员没办法同时接听两部热线电话,并非接听员不负责。实事上,记者于2月2日(农历大年三十)来到热线服务台,看到的是接听员们的认真和辛勤付出。肖珍、肖佩这一对堂姐妹是“出租车24小时叫车热线”仅有的两名接听员,对于她们来说,每天“嘟嘟嘟”的电话铃声已成为生活的“主旋律”。每天从早晨6点半一直到晚上11点半,姐妹俩分四班轮流值勤,每人每天工作时间近9个小时。据统计,自热线开通以来,她们每人每天要接听电话近1000个,“您好!这位乘客,请问哪里要车?”之类的开场白也要重复1000次,且要做到和颜悦色,热情周到。

  对极个别乘客的言语蛮横的行为,许春印呼吁说,“叫车热线”是一个对出租车司机和乘客都有好处,且带有公益性质的服务平台,请大家爱护好这个平台!

                              记者李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时事新闻
   第A04版:社会生活
   第A05版:都市生活
   第A06版:经济文摘
   第A07版:文化
   第A08版:车界
春运志愿者:用青春为春运“护航”
信息共享催生“叫车热线”
从农家女到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