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考前紧张是相当一部分考生的心理状态。中高考是学生生命旅途的两个转折点,是学习过程中的大事,所以对中高考考生来讲,一点不紧张是不可能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但是有一部分考生的紧张程度特别严重,以至于失眠、情绪不稳,甚至影响中高考成绩的发挥,这就形成考试焦虑了。针对这部分孩子,就有一个考前的心理调节问题。家长为孩子适当地营造些学习氛围,在饮食生活方面予以精心关照;学校为孩子高考期间出谋划策,竭尽全力地为孩子提供高考经验,使孩子在高考过程中临场发挥达到最佳状态,所有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家长人为地制造紧张空气,关爱过度,学校一味地强调中高考对前途命运的重要性,社会上过度宣传中高考方方面面的内容,为考生营造考试氛围,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形成高考恐惧症,很可能就成了孩子中高考正常发挥的“拦路虎”。孩子带着紧张和恐惧的心理进入考场,必然容易发懵,有些题目本来都能轻易地做出来,可在考试现场一紧张,脑子里就成了一片空白。所以考生要放下包袱,用平和的心态应对中高考,沉着冷静去面对周围环境,面对考试中的每一道题。
随着中高考的日益临近,多数学生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心情烦躁、发脾气、食欲下降甚至失眠等症状,复习时感到知识越来越生疏,记忆力越来越差,甚至怀疑自己得了“健忘症”,医学上称之为“考前焦虑症”。这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关键是要进行自我心理调节,这对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尤为重要。
专家建议考生在考前要增强自信心,正确看待中高考,以乐观的心态面对考试。平时要尽量克制自己不去想“万一考不好”后的种种臆测,与同学和家人相互多讲笑话等轻松愉快的话题,听一些不带歌词儿的音乐。不要怀疑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尽量避开偏题、怪题、难题,回归课本,按课本章节理清各科知识的框架结构。不要一下改变原有的学习和生活节奏。要循序渐进地增加睡眠时间和体育活动,逐步放缓原来高度紧张的学习和生活节奏。中高考既是对学生寒窗苦读的一次检阅,也是考验学生们心理承受能力的一次机会。考生用平和的心态迎接中高考,就一定能从容不迫,坦然应对。 记者 朱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