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5月12日 星期三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B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怎一个“火”字了得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今年国际牡丹花会,世界各地游客再一次齐聚菏泽,共赏国色天香,领略曹州风情以及牡丹文化的底蕴和内涵。游客的剧增,也带动了我市相关产业的发展。城区各大超市商场,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其中与牡丹“瓜葛”的商品更是受游人的青睐。牡丹花会办得如火如荼,对于菏泽来说,牡丹不单单是作为一张旅游王牌被打了出去,它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文化产业链,也使菏泽“牡丹经济”的思路凸显成效。

花会成旅游业重头戏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随着牡丹渐入盛花期,我市迎来了一次又一次赏花高峰,城区各牡丹园、公园游客如织。5月5日,记者从市旅游局获悉,2010菏泽国际牡丹花会开幕以来,我市迎来了旅游高峰期,截至4月底,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6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78亿元,同比增长16.86%。

  伴着和煦的阳光,晚开品种牡丹“五一”黄金周期间在市内各大牡丹园尽情怒放。我市迎来了又一次赏花客流高峰:以 “观赏牡丹”为主,全市各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1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5900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1.11%和20.4%。

  牡丹花会成菏泽旅游重头戏。记者从市内几家旅行社了解到,今年我市“地接游”出现翻番增长的大好势头。管窥一斑,花会期间,菏泽某旅行社共接待游客一万多人次,仅 “五一”长假三天就接待游客2000多人次。该旅行社负责人说,“地接游”主要以“赏牡丹”为主,同时巨野金山、鄄城孙膑旅游城、郓城水浒文化街、定陶仿山等旅游景点也比较受欢迎。

  旅游景区景点的提升改造及服务设施日渐规范,种种景观令各方人士心仪思往,令海内外众多游客心醉神迷。游客们都有不虚此行的同感,尤其是欣赏到焕然一新的曹州牡丹园,更是反响良好。据了解,来菏游客多集中于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周边省市,而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发达地区的游客和客商也明显增多。同时,今年入境游客明显增多也是一大亮点。据市旅游局统计显示,花会期间市内各旅游景区共接待来自新加坡、日本、韩国、英国、俄罗斯、马来西亚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多个旅游团队,计5000余人次,呈现翻番增长的态势。更有来自台湾的多家旅行社来菏考察旅游项目,这对加大旅游推介力度,进一步开发我市旅游市场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曹州牡丹园门票收入翻一番

  “花如海,人如潮,形成了曹州牡丹园特有的胜景。偌大的牡丹园,人挨人,人挤人,人山人海,摩肩接踵,观花的人太多了,简直出乎预料。今年是牡丹花开得最好的一年,也是牡丹园游人最多的一年。盛花期,每天达到六七万游人,旅游人数和门票收入均是往年的2倍多,负责牡丹园管理的办事处工作人员都累坏了。”5月6日,牡丹办事处主任姚峰谈起前些天牡丹园观花的盛况仍激动不已。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到牡丹园赏花的游人高潮叠起。因曹州牡丹园提升改造工程竣工,4月9日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开园仪式,开园当天,游人达到5万人,迎来赏花的第一个高峰期。受天气影响,花开得虽然还不多,但许多外地游客已纷至沓来。4月16日,花会开幕式隆重举行,4月17日、18日恰逢双休日,牡丹园的牡丹陆续开放,曹州牡丹园游人如织,赏花迎来最高峰。俗话说,谷雨时节看牡丹,4月24日、25日,谷雨后的第一个双休日,牡丹园观花再次推向高峰。接着的“五一”3天小长假,牡丹园观花形成最后一次高潮。

  曹州牡丹园一位技术人员介绍说,今年的牡丹开得特别好,得益于前期管理到位,再就是天公作美。4月中旬,牡丹含苞待放时,下了一场及时雨,对牡丹生长十分有利,有了充足的水分,牡丹花开得特别鲜艳。虽然前期气温低,花期推迟了10多天,但花期延长了。到了“五一”节,牡丹园里的牡丹依然灿烂。

  另外,牡丹园栽种芍药20多万株,芍药品种有600多个,有8个色系,牡丹园建有“芍药台”景点,芍药花期比牡丹还长,牡丹园将迎来又一个赏花高峰。

  据曹州牡丹园管理人员介绍,赏花高峰期,游人最多时,尽管曹州牡丹园东大门、西大门、东北门同时开放,6个售票窗口同时卖票,但买票的人仍排起长队。牡丹园指定的5个停车场全部停满,对面的林展馆广场停满了车辆,花园路两侧、人民路北至高速路口、南至立交桥两侧全部停满了车辆,高速路口车辆曾一度拥堵,交警长天维持秩序,保持了车辆畅通。

星级酒店客房爆满

  游客云集菏泽宾馆客房爆满。随着游客接待量大幅增加,市区各宾馆客房入住率也不断攀升,多数星级酒店、宾馆客房爆满,不少中低档宾馆、旅社也出现客房紧俏局面。记者从市旅游局获悉,全市被纳入动态查询范围的星级宾馆中,仅4月份,市区星级酒店客房收入高达1100万元。

  “花会期间,酒店近106套客房均入住率达到80%以上。”花都大酒店客房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说。该酒店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特别是在盛花期间的一个周内客房已全部订了出去,入住率达到100%,与花会前相比,酒店入住率显著提高。“花会期间可把前台的服务人员忙坏了。特别是花会期间的周末,宾馆入住率爆满,山东省内其他城市和山西、陕西等省的游客较多。”一家商务酒店的负责人说。在盛花期或者周末,记者在走访一些宾馆也看到大厅内挤满了等待入住酒店的游客。前台负责接待的服务人员不停地收款、开票、发房间钥匙……

  “25日会有空房间吗?我想预订标准间。”“不好意思,标准间已经没有了,现在只有豪华间可供预订。”市民王先生向记者讲述花会期间宾馆入住率火爆的场面,他想为周末来菏泽赏花的朋友预订房间,他接连跑了4家宾馆。最终,王先生预订了豪华间。他说,花会期间来菏泽的游客太多了,房间特别难订,有些酒店客房出现一“间”难求的场面,豪华间虽然贵一点儿,不过总比没有好。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多家宾馆、商务酒店,他们纷纷表示,花会期间生意火爆。离市中心、火车站和市区牡丹观赏园较近、地理位置相对较好的宾馆更是“抢手”,双休日星级酒店客房生意异常火爆,入住率一般在90%以上。

餐饮业盆满钵溢

  牡丹花会为我市餐饮业带来巨大商机。市区大部分酒店、餐馆待客量随之大幅提升,具有浓郁鲁西南特色的农家菜及部分酒店推出的特色菜大受欢迎。我市餐饮业以花为媒迎来了一年中最为火爆的季节。

  据某大酒店餐饮部负责人说,花会一开始,他们酒店平均每天接待客人1000人次,翻台次数也在不断提高。从就餐人员来看,外地游客明显增多,生意可以用“火爆”来形容。另一知名大酒店负责人相当高兴,她说,为了迎合当前市场的发展潮流,他们特别推出了以牡丹花为原料的牡丹宴,目的就是让外地人能够来菏赏牡丹花、吃牡丹宴、喝牡丹酒、品牡丹茶。这一特色菜推出后,增加了饮食文化内涵、提高了服务质量,外地食客盈门,他们的心情用一句话形容最合适:忙并快乐着!

  具有浓郁鲁西南特色的农家菜馆,不但受到菏泽人欢迎,也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长江路一家农家菜馆的老板告诉记者,进入4月份以来,他们的生意非常红火。他们推出的野菜、地锅烧笨鸡等系列农家菜特别受欢迎,不少从外地来菏赏花的游客也来此就餐。“今年花会期间,我们的生意‘旺’起来,收入是花会前的4倍还多。”这位老板说。

  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名吃颇受游客青睐,品尝者赞不绝口。银盛园囊括了我市大部分特色名吃,成为外地人品尝菏泽特吃的首选。“平时饭店生意就不错,又喜逢牡丹花会,一些等待用餐的游客拿着号牌排队等候。特别是花会开幕以来午餐、晚餐至少要翻台三四次。”饭店服务员说,由于等候用餐的顾客太多,只能按照其到来的先后顺序发号牌,等有空位置时根据号牌安排顾客用餐。在人民路一家羊肉汤馆,游客为了品尝正宗的羊肉汤,腿都站麻了。这些游客觉得一些小店做的味道更地道,等得久一点儿也值。

高速路车流量创新高

  来我市旅游赏花的外地游客大大增加。花会期间,日东高速菏泽收费站的车流量达到历史最高。

  据日东高速菏泽收费站站长吕为山介绍,今年牡丹花会期间,来菏旅游人数剧增, 收费站的车流量大大增加,从4月9日至5月4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车流量就达到了84448辆次,和去年相比,增长了38.7%,平均每天的车流量达到3300多辆次。特别是4月24日、25日,当时正是牡丹的盛花期,又恰逢双休日,游客人数猛增,每天的车流量均达到5700多辆次,曾一度出现车辆排长队等待出口的现象。

  “来自全国各地的车辆在出口处排起了长队,绵延几百米,我和家人等了将近半个小时才出了站口。堵车让人心情有些烦躁,但是看到花大色艳的牡丹花后,心情马上好了起来。菏泽的牡丹真是太美了,为看牡丹等车排队,费些周折是值得的!”王先生告诉记者。针对车流量剧增的实际情况,日东高速菏泽收费站启动并完善相关预案措施,积极应对,全力确保车辆安全有序通行,将所有车道全部打开,满员上岗,并成立党员先锋文明礼仪中队,实现文明服务。车辆疏导、安全保卫工作等有序进行。收费站要求收费人员对本市的景点、线路、里程要做到了如指掌,对周边旅游景点熟练掌握,为过往游客司乘人员提供准确信息。此外,收费现场还配备了便民服务工具箱、日常药品,以防过往游客和司乘人员的不时之需。

  纵观本届牡丹花会在接待旅游人次,门票收入、高速公路车流量、餐饮业、宾馆住宿与往年相比均节节攀高,同时体现了本届牡丹花会环境最好,服务最好、游客最多,次序最好,水平最高、效益最好的目标,对内聚人心、鼓士气,对外树形象,提高了知名度、美誉度。

  今年的牡丹花会为什么如此火爆呢?天气晴好,牡丹大面积开放;宣传推介提高了牡丹花会影响力和知名度;牡丹园的升级改造,服务设施的规范;曹州风情,以及牡丹文化的底蕴和内涵开发与挖掘……这些都让菏泽牡丹文化得到了延伸,让菏泽牡丹,在促进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在世人眼中备受关注,也让外界真切地感受到菏泽牡丹文化的浓郁氛围。

  文/本报记者 晁会芹 孙 展 臧耀红 周东伦 图/周东伦 董显增 刘洋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时事新闻
   第A04版:社会生活
   第B01版:要闻
   第B02版:广告
   第B03版:记事 房产
   第B04版:旅游
怎一个“火”字了得
施压?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