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菜这么贵,为什么还卖得如此红火?鄄城县丰源菠菜专业合作社社长张银山说:“我们向市场交了学费,这是市场给我们的回报。”2003年,因为市场需求不旺,菠菜品质不高,几分钱一斤都没人要,路两边的排洪沟都被倾倒的菠菜填平,成为轰动一时的“菠菜事件”。
“不只有‘菠菜事件’,还发生过‘萝卜事件’,2000亩春季白萝卜扔的扔、烂的烂。”提起鄄城县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遭遇的几次挫折,县农业局副局长、蔬菜生产办公室主任张万峰异常感慨。从这些挫折中该县总结了经验摸出了门道,蔬菜品质不高的原因是标准化程度不够,无法进入市场的原因是组织化程度不够。于是,在县蔬菜生产办公室的支持和帮助下,阎庄村村民张银山组织成立了鄄城县丰源菠菜专业合作社,统一生产、统一出售。张银山发现企业收购菠菜之后还要去除根茎,增加了不少成本,他就与企业协商,村民掐菠菜叶卖给企业,企业把原来去除根茎的成本转化成价格付给村民。双方一拍即合。“这样菠菜可以一茬茬地从当年9月卖到第二年4月,一亩地能多收入500多元。”张银山说。
“原来遇到市场不旺的情况,大家只有泪眼相对,一家一户出去跑市场是不可能的。成立合作社的好处就是人多力量大,大伙儿抱团闯关,再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张万峰告诉记者,20年前他经过11次登门求教,终于把蔬菜大棚生产技术引进鄄城,燃起了鄄城蔬菜产业的星星之火。20年来,鄄城先后发展起8万个蔬菜大棚和拱棚,蔬菜面积达到35万亩,成立了菠菜、芹菜、韭菜等十余个蔬菜合作社,千亩以上生态农业示范园达到10余处,终成燎原之势。现在,鄄城县还涌现出了一大批蔬菜种植大户,鄄城镇西阎庄的阎景山前些年在天津打工,看到蔬菜种植的商机后返乡将家里的6亩多地全部种上了菠菜,现年销量达到1000多吨,主要销往青岛、烟台等地区加工工厂,并出口到海外。据了解,蔬菜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周边乡村的农民就业,西阎庄村党支部书记阎传更告诉我们说:“现在庄上很少有人外出打工了,光种植蔬菜就够忙活的了,一年下来能收入10来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