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民仅仅是曹县30多万种芦笋致富的笋农中的一位。近几年,曹县做大做强芦笋产业,区域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串起农民致富链,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新亮点。
芦笋是一种生产季节性、加工时间性很强的名贵蔬菜,只有实行区域布局,规模化种植,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为此,曹县把东南部作为芦笋生产基地,进行合理布局,培育专业乡镇和专业村、专业户,并在政策上给予倾斜。目前,芦笋生产已在青堌集镇、苏集镇、安蔡楼镇、闫店楼镇、孙老家镇、侯集回族镇全面推开,种植面积达20万亩。年产鲜笋18万吨,占全国的六分之一。青堌集镇朱老家村、苏集镇梁堂村、闫店楼镇陈楼寨村因种植芦笋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家家住上了别墅楼;大部分种植户购买了小轿车,村子建设得比城市还漂亮。
提高芦笋效益,标准化种植是关键。曹县发展芦笋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曹县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从提高芦笋的品质和“身价”入手,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发展优质绿色有机芦笋。县里通过举办培训班,积极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并聘请中国芦笋研究所及山东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讲课,向笋农传授种植、管理知识。目前,该县已通过了由国家科技部、国家质检局、农业部联合推出的芦笋标准化种植验收,获得了国家绿色产品A级标准认证,并通过了ISO9000、ISO9001等一系列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同时,县里还通过推广多层次产学研模式,实施了国家科技部项目《芦笋技术标准研究》和山东省科技厅富民强县示范工程项目《芦笋标准化生产示范》,并制定了“芦笋栽培技术”和“芦笋种子的标准”两项国家标准,并与中国芦笋研究中心合作,按照良种与良法相结合的原则,在曹县苏集镇建立芦笋标准化示范基地500亩。日本经销商桥本先生带领供货企业负责人来曹县考察时说,曹县芦笋是世界上质量最好的,今后必须用这里种植的芦笋加工产品,他才肯要货。
芦笋产业要想得到持续稳步发展,需要借助芦笋加工龙头企业来拉长产业链,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曹县在打造优质芦笋生产基地、建立完善市场服务体系的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和扶持芦笋加工龙头企业。曹县县委、县政府成立了芦笋产业领导小组,制定了芦笋产业发展规划,并安排专项资金,与银行信贷资金捆绑滚动使用,在土地、税收、资源配置上实行倾斜,为国内外客商来曹县从事芦笋加工打了一针兴奋剂,芦笋加工龙头企业目前已发展到20余家,年加工能力达到16万吨,有力地带动了芦笋产业的发展。菏泽巨鑫源食品集团公司在曹县苏集镇建立了高标准的芦笋加工企业,带动农民种植芦笋4万多亩,全镇3万多农民从事芦笋种植和加工,仅此一项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去年初,巨鑫源食品集团公司又在澳大利亚成功上市,今年又投资11亿元兴建巨鑫源食品科技园,新上7个芦笋加工项目,生产浓缩芦笋汁、芦笋粉、芦笋茶、芦笋保健饮料、芦笋瘦身休闲食品等,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利税10亿元。对芦笋产业的立体开发,为农民增收、财政增收带来极大的财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