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1日 星期六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A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改革开放三十年师专变成大学院
—— 访菏泽学院教授李保光
      在学院路上,一个个方队,整齐划一,口号嘹亮,处处荡漾着一团生气、灵气,卷携着牡丹乡土的芬芳与牡丹城时代的足音。这便是鲁西南的最高学府——菏泽学院2008年入校新生集体军训的场面。

  “牛鬼蛇神打成堆,白卷英雄遍地飞。人民十亿浑欲悲。号角一声似惊雷,教育春天北雁归,民强国富愿终遂。”简单的几句话,却是李保光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国计民生变化的真实感受。菏泽学院的前身是1948年建立的冀鲁豫边区第二师范学校,1949年入城后更名为菏泽第一师范,1958年晋升为菏泽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在五校合一的基础上,由菏泽师专改为菏泽学院,由师范专科学校逐步过渡到综合性的本科大学。

  1976年,李保光教授从菏泽一中调到师专中文系,亲眼目睹了菏泽师专30年的沧桑巨变——菏泽学院已有60年的发展历史,基本上是与新中国同步前行。诞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经历了建国后那些不平凡的时光,曾在上世纪60年代的艰难蹉跎岁月中一度停办。那时校舍简陋,环境欠佳,交通不便。进城必须走过两三里的泥泞路,沿途只见袅袅烟村四五家,校内共有教学、食宿楼房六七座,院内有八九十棵杨柳。办公楼后是大片的耕地,常有拖拉机穿梭其中。那个时候条件苦啊,人们也许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教育?为什么要搞教育?几亩薄田是他们的命根子。就连上课的老师也往往是上课铃响了才卷着裤腿沾着泥匆匆赶来;一下课,又课本一扔急急地下田劳作。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像一声春雷,震开了凝固的中国大地,拨乱反正,扫除阴霾。改革开放的春风满神州,百废事业蓬勃举。就在这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恢复菏泽师范专科学校,规模为9个系10个专业。1986年,学校的师资力量进一步扩大,教学设施也逐渐完善。19个实验室,配有价值90余万元的仪器设备,开设21门实验课程。校图书馆藏书25万册,阅览室2座,并且创办了《菏泽师专学报》,为师生开辟了学术讨论的阵地。步履维艰的菏泽师专,在浩荡的改革开放的春风中,终于度过了艰难的岁月,走上了长足的发展道路。

  进入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地位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办学条件更加优化。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得到进一步改善,教师真正以“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而日益被人羡慕了。如今菏泽学院条件非常优越,教学楼、综合楼、礼堂、食堂、操场等基础设施齐全,有电脑室、多媒体教室、电子监控设备,安装了校园广播系统、学生直饮水系统。为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改革开放大潮中,2004年,教育部批准以菏泽师专为基础,合并教育学院等五校,设立综合性的本科菏泽学院。四年来,菏泽学院得到长足发展,现有23个教学单位,32个普通本科专业,37个普通专科专业,涉及到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九大学科门类。

  改革开放三十年,师专变成大学院。目前,菏泽学院正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面向全省、全国打造地方性名校,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记者晁会芹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访菏泽学院教授李保光
~~~—— 访菏泽学院教授李保光
~~~—— 访菏泽学院教授李保光
~~~—— 访菏泽学院教授李保光
~~~—— 访菏泽学院教授李保光
~~~—— 访菏泽学院教授李保光
~~~—— 访菏泽学院教授李保光
~~~—— 访菏泽学院教授李保光
~~~—— 访菏泽学院教授李保光
~~~—— 访菏泽学院教授李保光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时事新闻
   第A04版:广告
“ 敢 ”字 当 先
单县:有“形”有“神”营造廉政氛围
“国家测土施肥中心菏泽工作站”为农民朋友免费提供测土配方服务
曹县:老年人生活丰富多彩
改革开放三十年师专变成大学院
公路养护不松懈
“一番话暖我两年心”
确保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菏泽国际商会成立
瑞典博尔奈斯市政府代表团访问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