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菏泽城区胜利路的杨老汉说,8月初的一天上午,他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老杨在单县的老乡,要来看他。老杨一开始对这个打电话的陌生人并没有起疑心,就按对方要求与其见面攀谈起来,之后却发现来人对老家近况闪烁其词,又一再强调家里孩子多,叙述着进城打工多么不容易,几句就把话题扯到了借钱上。这顿时引起了老杨的警惕,在对方提出借1000元救急的时候他婉言拒绝,随后敷衍几句就把来人送走了。
同样情形,杜老先生的运气则没那么好。不到2个月前,一个陌生人的电话打到了他在双河集的家里,自称是大杨湖的老乡。由于对方既知道自己的名字和电话,又清楚他的家乡所在,杜老与其见面后对来人的“进城打工遇困难”故事信以为真,在其恳求下先后取出共800元“借”给了他。而这人走后便无影无踪了,杜老再向同乡人询问,却没有人听说过这个名字。
据了解,因怕遭子女埋怨或受老伴奚落,加上损失款项往往不大,吃了亏不报案的受害人为数不少。记者从公安部门获悉,此类事件过去也曾经有过,骗子往往是根据拣到的作废银行单据或各类被弃的登记表获取市民信息,并依此精心设计骗局坑害他人,市民发现情况应及时报案,以利公安机关侦破。在此提醒市民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好个人的隐私信息,以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特别是老年朋友在家要提高警惕,切莫随便相信来历不明的陌生“老乡”。(戴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