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88岁的老妇人,拖个小小的拉杆袋。
她不看新鲜水灵的菜,目光只落在水产区的一堆堆下脚料上,那些螃蟹外壳、海虾触角、带血的鱼鳞片,让她眼睛发亮。
她讨要,摊主给,只是不解、好奇。
直到他们看见老奶奶用蟹壳、鱼鳞、鱼骨、鸡骨等拼出来的“梅兰竹菊”画,都惊呆了。这些下脚料,有颜料画不出来的美,质地如瓷、如玉,散发着幽幽的微光。
老奶奶高思佶是退休教师,有次吃鱼,发现鱼的一根根鱼骨就像菊花瓣,就顺手在桌上拼了一朵菊花,由此独创了第一幅鱼骨画,那是三十年前了。之后她就有意识地在厨余垃圾里“寻宝”,回家将肉末挑净,反复清洗晾干,粘贴成画。
最难的,是发现,是看。看着看着,一根骨头就变成了她刚好想表达的东西。有次她要创作一幅蝴蝶画,用硬纸剪了贴上固然简单,但她不乐意,想了很久都想不出以什么东西替代。正好一家人出游,小孙子在海边发现一个张开的白色贝壳,说:“奶奶,这个很像你说的那只蝴蝶。”就是它!
土耳其女艺术家萨德奇,则是尝试了旧硬币、废磁带盒盖等多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最终才确定了用牛仔布的,因为“没有什么能像牛仔布那样”,如此常见。
材料来自穿旧的牛仔衣、服装厂的裁剪余料,她利用布料的颜色、纹路、磨损程度制作的肖像画,有着出人意料的效果。特殊的肌理,像是经过滤镜处理,也像用圆珠笔画成,又像用电脑绘制的。纹理粗粗的牛仔布的拼贴,竟连眼睫毛这样的细微之处也清晰可见。
还有更令人意想不到的呢,郎水龙作画需要戴口罩,因为他的材料是——灰尘。
他把画布平铺于工地地面,把工人用的手套、铁锹、镐、锯等工具,还有工地上废弃的钢筋、螺丝、铁钉等,摆放在画布上,然后就是等待,等待施工扬起的灰尘,纷纷扬扬地飘落在画布上。
当扬尘积聚了一定的厚度,他小心翼翼地取走之前布置在画布上的东西,只留下灰尘,还有工具和弃物的留痕。喷上一层用于固定灰尘的透明胶液。画布上的尘埃,有着淡淡的光晕。画名为《尘光》。
他是为一座博物馆的建成留痕。多年以后,人们会欣赏、感叹建筑的辉煌,但无从得知尘埃一般默默无名的建设者。郎水龙以此还原了历史的当初。
尘埃里,果真能开出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