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体系日益完备。建国之初,我市工业部门仅有棉纺织和金属制品制造两个行业。经过70年的努力建设,工业行业发生根本性变化。电力、煤炭、石油加工、化工、纺织、木材加工、机械、食品等工业部门逐步发展壮大,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如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行业等也从无到有迅速发展起来。目前我市已拥有34个工业大类、153个中类、349个小类,形成了行业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企业个数快速增加。建国初期,菏泽工业基础比较薄弱,1949年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仅有12家。到1978年,发展到1017家。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菏泽工业经济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企业队伍迅速壮大,数量实现倍增。到2018年,全市工业企业增至22250家,比1978年增长18.7倍。
工业规模迅速膨胀。1949年,全市工业总产值仅有219万元,到1978年达到10282万元,总量仍然较小。改革开放以来,菏泽工业规模迅速膨胀。1978年-2018年,工业企业户均收入由50.9万元增至3910万元,年均增长11.5%。1979-1997年,全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由5.7亿元增至112.2亿元,年均增长16.9%;1998-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由74.6亿元增至4065亿元,年均增长22.1%。
经济贡献逐步增强。1949年,全市工业增加值仅有200万元,1978年仅有1.4亿元,对经济增长拉动甚微。1989年,工业增加值增至11.1亿元,对经济贡献率达到48.1%。2004年,工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贡献率达到50.7%。2014年,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贡献率达到57.8%。2018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379.5亿元,贡献率达到46.5%。2010年-2017年,菏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八年居全省17市首位,成为工业发展的最快时期。
产业比重不断上升。1949年,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仅占1.2%。1978年,占比达到11.8%,仍比第一产业占比低45.1个百分点,比第三产业占比低19.5个百分点。改革开放前的近三十年,菏泽工业比重低,对经济增长拉动甚微。改革开放后的40年,菏泽工业快速发展,增加值年均增长14.8%,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由11.8%提高到51%。
菏泽市统计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