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02日 星期五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河岸边果飘香
  200亩葡萄正值成熟季节,葡萄架果实饱满,每天清晨采摘的龙眼葡萄,直接送往各大超市;近2000亩的黄桃树林一眼望不到边, 金灿灿的黄桃挂满枝头,丰收在望。

  8月1日,来到鄄城县旧城镇,盛夏时节的黄河滩区,硕果累累、果香四溢。

  鄄城县特润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佰光告诉记者,黄河滩区土质肥沃适宜种植果树,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已整合周边多个村庄土地,规模化种植黄桃、葡萄,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合作社对种植户实行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带动周边30余家种植户致富,并吸纳众多附近村庄闲置在家的村民到果园务工。

  如今,勤劳、朴实的滩区群众转变思路,渐渐停下了外出务工的脚步,坚守着眼前的这片土地,逐步开启那扇脱贫致富的大门。

  规模化种植的黄桃亩产达4000公斤,每亩销售收入近万元。合作社与徐州林家铺子等大厂家达成合作协议,黄桃成熟后厂家前来收购,订单农业让种植户不愁销路。清晨采摘的龙眼葡萄,直接送往各大超市,价格也比普通品种贵一些。

  “黄桃种植面积大,以往喷洒药物需要雇用50余名工人,两天才能喷洒一遍。”1日下午,陈佰光操作着新购置的植保无人机,为黄桃喷洒农药,“今年咱们新买了4台无人机,只需要2台机器,一天就能喷洒完,喷洒效果也更好。”

  初中毕业的陈佰光,最近研究起了无人机在农业领域方面的应用,在网上看到相关信息后,购置了4台植保无人机,每台价格在5万元左右,除了自己用,陈佰光也外租为别人服务。

  打药用无人机、施肥用遥控拖拉机……陈佰光说他自己也没想到,一次外出送货的经历,能让他在现代农业的路上越走越宽。

  早些年,和村里的年轻人一样,陈佰光在外地一家电子厂干活;2006年回到本村后,养鸡、做塑料颗粒加工积攒了一些资本。“2010年,一次去临沂市平邑县武台镇送货,看到家家户户种植葡萄,问了问每亩收入竟超过万元,咱也想在家里试试。”陈佰光说。

  灌溉有渠、排水有沟。多年来,县里加大对滩区乡镇的投入力度,着力改善滩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民发展特色种植创造了条件。2011年,流转了40亩地开始种植葡萄,他四处外出学习技术,在地里搞实验,逐渐由一名门外汉成为行家里手。当年,他还成立了鄄城县特润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

  也是在外出学习技术过程中,陈佰光了解到黄桃大规模种植省时省力,2012年,又流转土地80亩地开始种植黄桃。如今黄桃、葡萄种植面积越来越多,已流转周边5个村庄的土地,也吸引更多种植户加入合作社。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合作社又购买、铺设了滴管设备,实现水肥一体化,提高管理水平,节约用水,减少了用工。“平常有50余名工人,黄桃收获时果园里几百人忙碌的身影,果园外是十几辆等待拉货的汽车,场面十分壮观。”陈佰光笑着说。

  远离都市的喧嚣,美丽乡村处处皆风景。产业对头、致富有路。昔日黄河滩区,正转变为美丽的花果园,勤劳的滩区人民,在这片土地孕育着更辽阔的梦想。 

  文/图 记者 张啸 

上一篇    下一篇
菏泽日报数字报|菏泽日报商业版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新闻
   第03版:综合新闻
   第04版:新闻·广告
   第05版:健康·广告
   第06版:文化·广告
   第07版:时事新闻
   第08版:民生·广告
山东实施自然灾害防治九大重点工程
菏泽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挂牌成立
农作物病虫监测防控培训班开班
巨野县精文简会为基层减负
黄河岸边果飘香
市场监管局深入环境监测市场整治
市医保局出台意见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红动湖西”红色故事讲解大赛启动
家门口务工“缝制”好未来
曹县五里墩:“产业振兴”实现农民“致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