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识别,把好“推荐关”。结合基层党建八大“红色品牌”和“头雁工程”,统一部署村后备干部推荐工作,乡镇(街道)党(工)委具体组织实施,乡镇(街道)党(工)委组成村后备干部推荐小组,负责组织和指导后备村干部的推荐工作。推荐小组组织召开村民大会,村民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从转业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农村致富能手和外出返乡务工人员中推荐,确保每个村有2—3名村后备干部。目前,2754人被纳入全县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
动态管理,把好“考察关”。对经过推荐产生的村后备干部人选,由乡镇(街道)党(工)委抽调人员组成考察组,着重从政治思想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开拓创新意识和致富能力等方面进行认真考察。经考察合格的人员,再召开党委会议,确定后备村干部,并建立后备村干部台账。同时,对村后备干部队伍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结合村“两委”领导班子届中考察和年中、年末考核,采取“听取后备干部口头汇报、查带头致富情况、组织测试党建及经济基础知识、实地走访征求群众意见、汇总评价结果”等措施,掌握后备村干部德、能、勤、绩情况,对后备干部实绩作出评定。对工作能力弱、无开拓创新意识、群众意见大的及时进行调整;对德才兼备、工作实绩突出且群众公认的后备干部大胆启用。去年以来,全县调整后备村干部217人,有1354名后备干部被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来。
提升素质,把好“培训关”。利用县委党校、开展“主题党日”、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点等平台,定期组织后备干部培训学习,更新知识。每年组织后备村干部参加一次县委党校学习;每半年组织后备干部参加主题党日,进行一次政治理论教育、岗位业务培训;适时组织村后备干部到县内外观摩交流学习,每季度利用远程教育网络组织后备干部学习实用技术。同时,鼓励后备干部参加大专和本科学历再教育,提升后备干部的综合素质。近年来,全县培训村级后备干部3628人次,其中149人参加学历再教育,获得专科以上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