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22日 星期三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  文玉忠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取得了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创新和发展,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的最高成果。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宣传也必须跟进一步。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那么,如何让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理论宣传坚持人民性

  1.从人民的要求出发。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宣传的人民性就是要从人民的要求出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初心”。让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走出象牙塔,走进群众。以人民作为宣传表达的主体,把准普通群众关切点,抓住社会发展关键点,激发思想感情共鸣点,释疑解惑,通达人心,把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与维护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有机结合起来,突显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民性的重要特色。

  2.从人民的情感出发。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过程中,就要从人民的深层次情感中寻找共鸣点和传播点,让人民群众从精神和情感上真正接受。从感情上客观、积极地体悟新思想的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让人民群众自觉认同新思想创立者的人格魅力、为民情怀、敢于担当精神。紧密结合人民群众生活的变化、身边的事例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现实问题的关照,对群众中存在的思想困惑作出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解释,把透彻的思想讲透彻,把鲜活的理论讲鲜活,解开思想上的疙瘩,提高广大群众的情感认同。

  二、话语方式必须接地气

  1.语言接地气。理论大众化,首先要语言大众化。理论要增强亲近感,语言就要通俗易懂,管用解渴。围绕群众身边发生的变化和普遍关注的问题,用人民群众容易接受的话语方式,把官方文件语言、学术深奥理论用清新活泼、通俗易懂的大众化语言说出来,老百姓就能听懂,如“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个都不能少”、“端好饭碗”等形象的语言,大家就听得懂、感兴趣、学得进、用得好。

  2.形式接地气。理论宣传要用生动灵活、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才能被群众所接受。近年来,全市连续开展的六届“中国梦”百姓宣讲系列活动,就是把话筒交给百姓,交给群众,让群众自己讲,讲自己身边的真实故事、典型事例,以小切口展现大背景、以小故事反映大时代、以身边事宣讲大政策,用贴近听众的朴实语言、真挚情感打动听众、感染听众,讲出了理论深度、思想温度、百姓情感、群众心声,形成了思想共鸣、情感共鸣,百姓欢迎,各方认可。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强化群众性理论教育的有效创新。

  三、传播手段呈现时代化

  1.借助互联网。互联网时代,党的理论要抢占制高点、争夺主动权,就要让创新理论插上网络化翅膀移动快速传播,去牢牢占据网站首页首屏头条“天天见”、“天天新”、“天天深”,激发群众关注度。当前,开展网上 “微学习”“微党课”“微宣讲”“微阅读”,就是利用“讲故事”“微电影”“微视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晦涩难懂的理论直达群众内心,让人民群众真正产生认同感。中宣部宣传推广应用的“学习强国”平台就是借助互联网让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成功探索。

  2.善用融媒体。现在的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借助网络的力量,将不同的媒体内容、人力和宣传模式互相融合,让网络传播进入了视频时代,这就要求面向大众的理论生产应实现由抽象到具象、感性的转化。《领风者》、《马克思靠谱》、《社会主义“有点潮”》等引领网络空间舆论,让深奥严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可视化、形象化。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让马克思说家常话、说中国话,走近了老百姓,让观众听得进听得懂,愿意看喜欢看。

  (作者单位:中共菏泽市委讲师团)

上一篇    下一篇
菏泽日报数字报|菏泽日报商业版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新闻
   第03版:今日牡丹区
   第04版:百姓问政·广告
   第05版:专版
   第06版:理论与实践
   第07版:时事新闻
   第08版:专版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 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使命担当
编者按
让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积极引领菏泽经济社会发展
做合格的党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推动全市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