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庄村位于太平镇西南3公里,早在2010年之前,是远近闻名的穷村,村里没有任何产业,没有集体收入,村里的群众大部分都靠外出打工养家糊口,留下妇女、儿童和老人。
就在这时,在南方务工的村民潘跃令看到外面农村的富有和美丽。“那里的农民家里都盖着洋房,开着小轿车,生活非常的惬意,村里都有企业和小工厂,村子的环境也很优美,生活非常的舒适。”潘跃令常常想到自己在鲁西南的村子,还没有几家盖上二层小楼,村里的小汽车也是屈指可数,更别说舒适的生活了。
经过反复思考,不顾家人的阻拦,他放弃了在南方大城市稳定的务工机会,在2010年底回到了家乡。他决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村子做点什么。回到家后,他先在村中心位置开了一家便民超市,通过超市的生意方便了他对村里群众的了解,聚拢了不少的人气。
“看到潘跃令真心想为村庄做事情,发展的劲头也很足,我就联系了青岛一家大型首饰加工企业,给他们提供合作的机会。”山东省科技厅派驻潘庄村第一书记郑光军进村帮扶不久就通过村干部找到潘跃令。
潘跃令对这则信息如获至宝,当天晚上就踏上了去青岛的列车,去实地联系。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密切洽谈,该企业同意在太平镇潘庄村设置加工点的计划。
回村后,潘跃令申请在村北一处废宅上建设加工车间。通过核算,加工厂共需投资20多万元,潘跃令以自己的超市作为抵押,向农村信用社贷款10万元,资金到位后,马上开始了加工车间的建设。
“车间在建设过程中,我也没闲着,通过村中的大喇叭宣传首饰加工厂招工的事情,主要面对贫困家庭,免费培训技能,并保证能给贫困户带来收益。”通过潘跃令的努力,村里近200名贫困群众报名,大部分都来自贫困家庭。“首饰加工厂营业后,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其中固定在加工厂的达到60多人,由于首饰加工比较简单,平时有100多人把首饰拿回家里加工,做到挣钱照顾家庭两不误,贫困户、留守妇女、残疾人被优先用工,正常情况下每人每月能有1000多元收入。”
同时,根据潘庄村六十岁以上妇女比较多,而且大部分在家没事可干的情况。潘跃令经过多方调研,先后到青岛、河北等地考察,专门引进了适合六十岁以上老人的沾花、灯具加工、工艺品加工等不费眼力、体力的手工活。成立了“老妈妈工作室”,确保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项目引进之后,潘跃令在镇政府、村两委的协助下,大力宣传引导,打消了老人们对自身劳动能力不自信的顾虑。
现在,全村乃至邻村的老人都来到现场进行学习,学成后每人每天可收入10-16元左右,还可以聚在一起唠家常、交流技术,许多老人已经把新工作当作了新的兴趣爱好,真正实现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目前,潘跃令又引进一批手套加工设备,成立了手套加工车间,车间投入少,见效快,工人工作不但轻松,而且工厂以高工资为标准,最大程度上保障贫困户收入,月工资可达2000余元,真正做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通过劳动,村里的一大批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能帮到乡亲们让我觉得非常满足。”说话间,潘跃令流露出农村人特有的淳朴。
记者 张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