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大庙社区妇女心中,朱红雨既是带头人,又是服装加工技术的指导者和传播者。
朱红雨1岁多时,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这不仅让她失去了对青春美梦的憧憬,也给她留下了永久的病症。
初中毕业后,16岁的朱红雨不再读书,原因很简单,疾病已让父母花光了家里全部积蓄。放弃学业的她来到市里三角花园姐妹服装裁剪学校拜师学起了缝纫。起初,左右手不熟练,经常被缝纫机扎得满手流血,可朱红雨没有放弃,在学习做衣服时,比别的学徒更用心更努力。
一年以后,朱红雨的缝纫技巧在十几名师兄妹中出类拔萃,还收到裁缝师常志远的器重,常志远让她为一般学员指导技术。毕业后,朱红雨自己开了一家服装店。经过十多年的虚心学习,苦心经营,朱红雨不仅在服装技艺方面取得显著进步,而且自己的事业也越做越强。
2016年,37岁的朱红雨开始在家创业。为响应党的号召,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朱红雨租赁了朱大庙社区55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在丈夫的全力支持下,朱红雨干起了服装加工,一年来,共接下了20多个订单,每月都忙得不可开交,年收入近10万元。
随着服装厂的成立,朱红雨组织带动了一批有丰富服装加工经验的贫困妇女、残疾人从事服装加工生产。
“现在,扶贫车间招收了2名残疾人,8名贫困户,我想着,自己宁可少挣点,也要招收更多的贫困户和残疾人进车间,团结起来,相互支持,共同致富奔小康。”朱红雨说道。这正是朱红雨心地善良、富有爱心的体现。以百姓为中心,让她能够带领大家一块创业致富。
“加工一件服装,一般加工费10元左右,每月可加工8000余件。”朱红雨说,“除去人工费、水电费等开支外,服装车间净利润6000多元,熟练工每个月能挣3000多元,一般能手每个月收入也都在1200元以上,旺季时收入更多。”
如今,已经有了19年奋斗创业历史的朱红雨,开始打造自己的服装品牌。
“我们现在的加工点很出名,很多都是外贸订单,要求严格,做工精细,我们加工的每件服装都能通过厂家的验收。”朱红雨自豪地说。
这些成绩,得益于朱红雨的坚持,而这种坚持也给她带来更多的荣誉。2016年3月荣获区级服装加工“大姐工坊”示范点;2017年5月荣获省级贫困社区服装加工巾帼脱贫示范点。
朱红雨很喜欢霍金说的“我的手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身追求的理想,我有爱和爱我的亲人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或许,正是因为有这种激励,朱红雨的创业故事才会如此精彩。或许也只有这种精彩,才能体现出一个身残志坚的妇女坚守着中国创业梦的理想。
记者 黄啟峰 通讯员 刘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