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张维英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消毒误区有下面六种:
误区一:在洗衣服、刷餐具时加入消毒液杀菌。 其实,日用品的消毒无需通过消毒液就能做到。太阳紫外线的照射是最好的消毒剂;用肥皂水洗衣服也能完成杀菌;餐具则可采取在沸水上煮15—30分钟的方式。
误区二:大扫除时喷洒消毒液,给家里空气“消消毒”。 要想让家庭空气保持新鲜,最好的办法不是消毒杀菌而是开窗通风。家里毕竟不是医院,细菌量有限,如果消毒液水汽滞留在空气中,被人吸入反而会损害呼吸道。家庭消毒采用通风比熏醋的效果要好。
误区三:稀释消毒液,涂抹轻微伤口,用来消炎。同为消毒液,在产品分类上有“消”字号和“药”字号两种。如果处理伤口或给皮肤消毒,应使用“药”字头的产品;而“消”字头产品仅用于预防消毒,没有治疗功效。
误区四:与其他日化用品混用。曾有人将洁厕灵与消毒液混在一起清洁卫生间,以为能顺便消一下毒,没想到两种药剂混和后产生化学反应,排放大量氯气,导致其当场窒息。专家建议,绝大多数消毒液最好参照说明书单独使用。
误区五:每天都使用消毒液进行清洁。除非是有明确目标地预防传染病,一般来说,不必多用消毒液,更不必每天使用。
误区六:用消毒液清洗洗衣机。洗衣机使用时间长了,污垢容易藏在洗衣机套筒夹层里。有些人会用84消毒液稀释后进行清洁消毒处理,这样是不对的,它容易腐蚀洗衣机不锈钢内筒,也会使塑料老化。其实,目前市面上有专用的洗衣机槽清洗剂,在大的超市一般都能买到。
张维英告诉记者,家庭清洁应以除尘为首要措施,只有当家有病人或患传染病的客人来访后,才有必要对物品表面进行消毒。市场上有针对衣物、餐具和洁具的消毒液产品,配比浓度时参照使用说明就行,切不可盲目追求高浓度。衣物和餐具消毒后要冲洗彻底,避免化学成分残留。 记者 马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