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计件挣工钱,干得多,挣得多。我一大早走着就过来啦,一天下来,能挣五六十块钱呢!”孟海村村民张三爱今年63岁,老伴有心脏病,家庭生活贫困。“年龄大了,别的厂子都不收。在这里每天工作不累,一个月还能领将近两千块钱,生活真是越过越红火。”
记者仔细观察这些假发辫,有红、白、黑、蓝、绿、黄等各种颜色,成品长度1尺左右。据了解,该扶贫车间与河南许昌冰阳假发有限公司合作,实行订单生产,产品出口非洲、南美洲等地区的国家。
“我们车间三股、两股的假发辫都是纯人工生产,村民在厂子里干也行,在家干也行。有一些年龄较大的人活动不便,我们就安排十几个技术员到附近的乡镇去培训,发放编假发的原材料,再派人统一回收。一些老人在家门口嗑着瓜子就把钱挣了。”扶贫车间负责人王宏图,指着刚回收过来的假发成品高兴地告诉记者。
加工假发辫属于劳动密集型,用工量较多。牛屯村绝大多数都是农村留守妇女,送岗上门的服务打破了时间、空间、年龄的限制,大大增加了用工的辐射面积。通过送岗上门服务,用工对象涉及牛屯、南王、苗古店、白屯、东张、宗集、程庄等10个村庄的386人,其中贫困户占133人,每人月平均收入1000元左右。
王宏图说:“今年,扶贫车间与冰阳假发有限公司签订400万套的加工合同,2018年计划订单生产假发辫600万套。下一步,我们打算重点安排贫困户、60岁以上的老年人、残疾人送岗上门,让更多的贫困家庭人口不出家门便能就业。” 记者 张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