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这些贫困户种大棚,瓜果蔬菜出现毛病的时候,得去区里农业部门请教技术员,如今有了自己的村群,接上村里的免费网络就可以随时随地在群里请教。通过‘为村’这个平台,蔬菜价格也比平时每斤涨了0.8元以上,仅这一项,我们一年多收入6000多块钱。”8月1日,马纪庄村村民张芬连对记者说。
滨河街道办事处的“为村”平台,其核心内容就是让每个村庄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微信公众服务号,对外可以发送文章推介村庄,对内开发有村民自己的“朋友圈”——“赶集”,以及“商城”“村务公开”“便民服务”等与村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板块。
滨河街道办事处马纪庄村支书马秋生说,第一次在微信群里公布低保名单时,群里炸开了锅,一个多小时就出现了500条村民讨论信息。面对群众提出的质疑,村干部们连夜回复,天一亮就去调查核实。经过互联网上公示与讨论,最终公示的低保名单获得了村民的认同。如今在公众号上公开村务财务已经成为了马纪庄村干部的日常工作方式。
“我们滨河街道办事处充分借助‘为村’平台优势,将平台的建设与精准扶贫、移风易俗、党建等工作相融合。通过打造互联网进入村庄,互联网党建、精准扶贫、农技咨询等工作让我们干群关系更加紧密,村庄管理也更加高效、便捷。”滨河街道办事处电商办主任李国顺说道。
截至目前,滨河街道已经成立20个“为村”平台。在管理员的运营下,村民们开始学着使用移动互联网了解讯息。如今,已有近万人关注了“为村”平台,认证村民数达3000人。
通讯员 赵咏婷 记者 刘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