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28日 星期五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传朋:抗日救国急先锋
  刘传朋,字松年,山东鄄城县旧城镇葛楼村人。1916年出生在一个下中农的家庭里,自幼上学,聪颖过人,成绩优异,富有正义感,好打抱不平。毕业后,因受经济压迫,未能升学,考上小学教师,从此一边教学,一边阅读些进步书籍。1938年7月由赵兴华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支部书记、区委书记(地下)。濮鄄分开后,先后任鄄城县委统战部长、鄄城第一支武装——八路军七支队游击大队教导员、鄄城抗日第六区区长、县基干大队大队长、鄄城县武委会主任、鄄城县抗日县政府县长等职,黄河归故后调至黄河系统,一直到1994年6月27日在济南病逝,享年79岁。

  鄄城县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的缔造者

  1939年9月鄄城县委成立后,需要建设一支自己的武装,确定由刘传朋负责筹建,经与匡斌司令员、张国华政委商议,对外确定名称为八路军七支队游击大队。因当时鄄城没有政权,所以又叫濮县第二游击大队(濮县县委已掌握一支队伍)。

  游击队成立后,武器装备差,又没有战斗经验,唯恐被敌人吃掉,根本不敢单独行动,他们就跟着七支队活动。七支队移动到哪里,游击队就跟到哪里,当时活动的范围在郓城西北、鄄城东北、鄄北、鄄西,有时也到过鄄城附近等村活动。他们不管住到哪里,都要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八路军的各项方针、政策,宣传抗日人人有责,号召广大爱国青年,踊跃参军参战,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保卫祖国,保卫家乡。

  旧政府(国民党政府)对我党所组织的抗日部队,百般刁难。在政治上进行排挤、打击,军事上给以威胁,经济上给以限制。虽然各种条件都很困难,队员们抗日情绪很高,精神面貌很好,到1939年底,游击队已扩充到将近70人,枪支40支。

  1940年3月游击队发展到近百人,八九十支枪,我方抗日县政府成立后,游击大队升级,编为八路军独立旅二团二营七连,不久就开往湖西地区开展新工作去了。在创建这支队伍的过程中,传朋同志克服了很多困难,做了大量工作,不仅给主力部队输送了力量,还宣传了八路军的抗日主张,教育了群众,提高了群众对八路军的认识。

  鄄城县第一位抗日区长

  1940年农历正月初七,在我军收缴了老八区区队的枪后,区长逃跑,区部解散,在此情况下,必须抓紧时间,民选区长。正月十六,在许堂召开全区士绅、名流、各村村长大会。根据先提名后表决的惯例,大家一致通过刘传朋为旧城区区长。

  工作刚刚开始,日本鬼子占领了鄄城,组成了伪政权。汉奸队开始向鄄城北侵扰,首当其冲的是第六区,这就又加重了我方的负担。可以说是困难重重,要人没人,要枪没抢,要钱没钱。传朋同志非常着急,后来经扩大区委会研究报县委批准,大造革命抗战舆论,宣传人民抗日政权的主张,有力出力,有人出人,有枪出枪,决定每百亩以上的户,献钢枪一支,五十亩以上的户自动捐子弹,多少不限。   

  刘传朋在这个过程中,谁也不知他跑了多少路,打了多少仗,流了多少汗。比较突出的战斗有:西仪楼突围,打掉了伪县长尹汇泉一个睾丸;南桑庄战斗,夺了汉奸队长的大白马;在王桥西大堤上打退了叛军一个营的抢粮计划;周桥伏击,打得十分艰苦,虽然打死了许多敌人,但我方牺牲了陈景朝和孙大帮。在无数的战斗中,他都进攻在前,撤退在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爱民如亲兄弟,在战士中享有很高的威信,群众视为保护伞,鄄北的屏障,威信越来越高。

  鬼子汉奸恨透了刘传朋,于1940年麦收前,把他家的房屋全部烧光。父母亲、妻子、女儿不得不逃到外村去住,先住在陈刘村、石楼,后移到马桥。他的独生女叫小荣,才9岁,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因出疹子,农村缺医少药,最终不幸身亡。刘传朋虽家遭不幸,但他并没因此影响工作情绪。他常说,房子烧了,抗战胜利后盖新的,给群众讲话时,常说:抗战不怕死,怕死不抗日,杀头好比大风刮跑一个草帽子,二十年后仍是一条打鬼子的好汉。困难算什么,共产党是迎着困难产生的,没困难要共产党干什么?还说打仗就是一鼓作气,我们的士气,压倒敌人士气,猛打猛冲,才能取胜,差不多的敌人,就挡不住这一下子。

  鄄城县第一任基干大队队长

  1941年初春,由于王文宪公开叛变投敌,当了汉奸大队长,伪军的力量加强了。1941年4月份,根据敌我斗争形势的变化,我们必须加强武装力量,才能粉碎敌人的扫荡和侵扰。上级决定撤乡划区,把原六区的三个乡划为三个区,许堂乡划为五区,旧城乡划为六区,周桥乡划为七区,原六区干部充实到三个区,有的调到县政府安排。原来的区队,由刘传朋区长率领组建鄄城基干大队第二连。

  基干大队组成后,他们的活动范围扩大了,战斗力加强了,打仗的更多了。开辟鄄西,帮助建立鄄西办事处;开辟鄄东南进行过有名的高垓战斗,打刘寺、围攻适北口打伤汉奸很多,并活捉汉奸营长孙连科。人人都伸出大拇指,称赞刘传朋才真是一个称得起的抗日英雄,连城内的汉奸赌咒也说:谁要办亏心事,谁要是孬种,出门碰柳(刘)橼(传)。

  基干大队最后发展到四个连,三百支枪。他的侦察班,经常活动在敌占区,曾干过轰动一时的城里大会上夺匣枪一支,击毙汉奸一名的活动。

  鄄城县第一任武委会主任

  1942年是对敌斗争最艰苦的一年,是根据地较困难的一年,为了适应变化的战斗形势,鄄城县成立县武装委员会,确定刘传朋任第一任县武委会主任。当时敌人对根据地进行频繁的军事扫荡,蚕食政策,敌人据点林立。再加上清丰、南乐、内黄旱灾严重,不少灾民涌入鄄城境内,根据地的环境异常恶化。鄄城根据当时的情况,坚决贯彻边区党委的指示,认真开展民主民生斗争,认真发动群众,坚决实行减租减息。刘传朋乘着这股强劲的群众运动,抓着这个机会,把各区民兵认真加以整顿,把模范班、青抗先都固定为枪班(民兵),枪支固定在抗日积极分子手中,区、村都建立武委会,掌握枪支,不失时机地打击敌人。传朋同志在组织联防、训练民兵骨干的同时,还培训了爆破手。根据地离敌占区较近的村庄都发了地雷,开展地雷战。他指挥联防队声东击西,在青纱帐里,打麻雀战,骚扰围困敌人据点,使敌人昼夜不得安宁,有力地保护了根据地的生活和生产。

  1944年春,根据抗战形势的新变化,鄄城经过民主民生斗争,农民实行合理负担,减租减息等运动,群众基本都发动了起来,各行政村的组织也健全了起来,党、政、民、武四位一体,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根据地逐步巩固,社会秩序良好,基本达到了政通人和,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联防线犹如铜墙铁壁,鬼子汉奸不敢越雷池一步,就是个别敌探,进入根据地,也很难逃跑出来。

  接任鄄城县抗日政府县长职务

  鄄西北办事处撤销后,鄄西仍规划鄄城县政府领导。刘传朋接任鄄城县抗日政府县长。

  当时临濮据点的敌人非常猖狂,为了打击这部分敌人,刘县长、县武委会副主任魏新民带领基干大队来到鄄西南,准备狠狠打击这部分敌人。由于走漏了消息,到目的地布置时,敌人先行一步,他们已经埋伏好了,一阵突然袭击,我方大队机智地撤出战斗,向西南方向转移。在战斗中,敌人的子弹,打在刘县长的匣枪子弹卡上,当时有谣传,刘县长被敌人打伤了。那天江苏坝是个集市,赶集的群众都信以为真,魏新民同志听说后,唯恐伤了群众的士气,派卫生员将刘县长的伤口包扎后,扶上小驴到集上游行一圈,揭破敌人的谣言。

  刘传朋不仅作战英勇,有时巧用计谋,取得胜利。1944年8月份,分区主力七、八、九团拔除郓城境内敌人据点,并准备攻打郓城县汉奸刘本功,鄄城敌人非常惊恐,唯恐八路军铁拳打到他们头上。就在这个时候,刘县长想了个计策,一夜喊开了三个炮楼。其办法是:我们用民兵连,把敌人据点围起来,找一个南方口音的同志,装作老八路,向敌炮楼喊话:“你们缴枪吧,八路军优待俘虏,如不缴枪,我们就开炮了!”霍庄炮楼的伪县长还有40多个汉奸,认为真的被老八路包围了,都乖乖缴了枪。

  刘传朋在伟大的抗日战争年代,他立场坚定,爱憎分明,不怕牺牲,出生入死,英勇善战,功绩显著,曾三次负伤,为人民政权的建立和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做出了卓越贡献。

  根据《杨希挺回忆录》整理

上一篇    下一篇
菏泽日报数字报|菏泽日报商业版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新闻
   第03版:富民周刊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文化
   第06版:健康·广告
   第07版:时事新闻
   第08版:民生·广告
曹县构建网格状安全监管新体系
锅炉“煤改气” 环保又经济
扶贫义诊 情暖百姓
市质监局督导加油机计量检查工作
市委宣讲团来曹县 开展专题报告会
普连集镇对违法图斑进行拆除
刘传朋:抗日救国急先锋
单县编著《红色统战——湖西统战工作简史》
定陶县抗美援朝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