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患病,自己没有其他技术,全家经济收入就靠种田和低保救济,李定涛一家的日子过得紧巴巴。如今村里有了扶贫车间,在这上班每月收入2400余元,比打零工强了不少,生活有了保障,还不耽误照顾妻子,实现了增收、顾家两不误。
“到点上班,到点下班,没想到俺老两口也和城里人一样,过上了上班族的生活,今后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68岁的李来志告诉记者。
一般的用工企业,岁数大、劳动力弱的都不愿意招来用。但在定陶区这些企业不愿招、不愿要的贫困群众都被吸纳为扶贫车间工人。定陶区张湾镇湾子张村贫困户李来志,在村里木制工艺品加工扶贫车间锯凳子腿,妻子姜秀美在扶贫车间粘漆、打磨,两人每月可收入6000元。
为了帮扶更多的贫困群众在“扶贫车间”就业,定陶区鼓励本地服装纺织、木制工艺品加工等企业到乡村设点建厂,利用集体闲置土地、废弃房屋等创办居家式“扶贫车间”,对于吸纳贫困户就业的企业,除给予水电、房租补贴外,还在小额担保就业贷款、社保补贴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
为帮助贫困人口脱贫,定陶区立足就业,创新思维,整合各方资源,大力推进扶贫车间建设,以产业促就业,以就业促脱贫,以就业扶贫为主攻方向。通过“政府企业联动、资金项目联筹、行业社会联帮、务工务农联创”的“四联”方式,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力量。2016年,吸纳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捐款570万元,2017年捐款860万元,在乡间建起了一座座扶贫车间,实现了贫困户家门口就业的愿望。
记者 张啸 通讯员 李其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