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13日 星期四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华时评
缓解“菜贱伤农”还需两手配合
  菜花市场零售价为每斤2.5元,田间收购价格仅为每斤0.1元;10万斤白菜烂在地头无人问津……近期,“菜贱伤农”又在多地出现。扭转小农户与大市场不适应的现状,需要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协调配合。

  “菜篮子”一头连着物价指数和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一头连着农民的钱袋子,两头都是关系民生的大事。菜价大幅波动,不利于农民稳步增收,不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甚至不利于经济社会稳定。特别是,由于农民缺乏议价权,菜价上去,得大头的往往不是农民;菜价下来,损失最大的却往往是农民,长此以往,产业深层矛盾积聚,影响更巨。

  “菜贱伤农”的直接原因可以归为盲目种植,生产过剩:一些农民与销售地采购商信息不对称,农户仅仅依赖种植习惯、盲目追涨杀跌,造成供求错位,菜价周期性“坐过山车”。而追根溯源,“菜贱伤农”的更深层原因则是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调控错位——一些地方缺乏产业规划前瞻性、产业结构调整不及时,流通不畅、涉农服务体系不健全,是造成菜价“贱在田头,贵在案头”的症结所在。

  蔬菜产品供需形势变化快、调控难度比较大,容易“按下葫芦起了瓢”,这对政府部门调控和服务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要有效缓解和防止“菜贱伤农”,各地各部门要多想办法,一是要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当好农民和农业生产的“靠山”,通过加强涉农服务,特别是充分运用“互联网+”和农业大数据手段,削减信息不对称,推动农业生产信息化、现代化;二是要通过优化对涉农部门的考核和考评机制,把农民的利益和干部的工作、政府的创新捆绑在一起;三是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丰富市场调控手段,统筹安排农业生产,切实加强加工基地和储藏、物流中心建设,着力减少流通环节不合理加价,让利于生产和消费端。 (新华社西安4月12日电)

上一篇    下一篇
菏泽日报数字报|菏泽日报商业版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新闻
   第03版:大美菏泽 盛世花开
   第04版:大美菏泽 盛世花开
   第06版:专版
   第07版:时事新闻
   第08版:民生·广告
菏泽市国土资源局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挂牌出让公告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工作机关条例(试行)》
实践十三号卫星成功发射 开启中国通信卫星高通量时代
福建莆田查处一起扶贫系统窝案
践行“四向四做”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济南首座地铁站完成主体结构施工
缓解“菜贱伤农”还需两手配合
俄将向联合国国际法院申请彻查叙利亚化武事件
声明
车辆拍卖公告
规划公示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