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2月27日 星期一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2月26日菏泽市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2月23日,市长解维俊在市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记者 张 啸 摄
  菏泽市市长 解维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菏泽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各位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菏泽砥砺前行、在科学发展征程上不断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绩、开创新局面的五年。五年来,在中共菏泽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开拓创新,扎实苦干,圆满完成了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过去的五年,我市经济加快赶超,综合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由1557亿元增加到2560亿元,在全省前移2个位次。“四上”企业由3801家增加到6621家,在全省前移2个位次。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由3467亿元增加到7786亿元,在全省前移4个位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由1415.8亿元增加到3448.9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11.6亿元增加到185亿元。进出口总额由178亿元增加到351亿元。存款、贷款余额由1327亿元、877亿元分别增加到3025亿元、180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786亿元增加到1503亿元。

  ——过去的五年,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三次产业比由14.7∶54.5∶30.8调整到10.9∶51.3∶37.8。财政收入中税收占比达到75.2%,居全省第5位。税收中的主体税种占比由40%提高到61.9%。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由44家增加到132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27%提高到32.7%。国税收入由82.3亿元增加到153.9亿元,在全省前移3个位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1142家,入库税金由71.7亿元增加到126.5亿元,能源化工、生物医药、机电设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规模效益显著提升。粮食总产实现“十三连增”,新增农业标准化基地180万亩,建成“一村一品”特色村镇938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实现县区全覆盖。现代服务业占比超过传统服务业,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千亿元。蓝天白云天数持续增加,代表山东接受国家淮河流域治污核查获得第一名。

  ——过去的五年,我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显著变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37.8%提高到47.4%。定陶撤县设区。机场、高铁、航道、高速公路等城市重大基础设施集中规划。图书馆、火车站等一大批重点工程相继竣工。改造国省道干线公路1185公里。市区建成区面积由79.1平方公里增加到143.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由63.3万人增加到103万人,集中供热面积由320万平方米增加到880万平方米,环卫道路保洁面积由1239万平方米增加到1890万平方米。全市园林绿地面积由6951万平方米增加到1.07亿平方米。城市污水处理厂由11座增加到23座,日处理能力由30万吨提高到70万吨。农村公路通车里程由1.9万公里增加到2.2万公里,改造窄危桥472座。农村供电线路由1.1万公里增加到2.1万公里,安全饮水人口由360万人增加到760万人。建成农村新型社区372个,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

  ——过去的五年,我市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发展活力不断释放。15项国家级、136项省级改革试点顺利完成。政府机构改革积极推进。实行了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取消、承接、调整行政审批事项406项,统一规范县区行政审批事项247项,“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财税金融改革力度加大,现代预算制度加快建立。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城乡医疗保险整合、养老体制并轨、县级公立医院等改革取得创新突破。“双联双创”深入实施,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扎实推进。

  ——过去的五年,我市公共服务全面加强,民生福祉持续提升。财政用于民生的投入由164.1亿元增加到342.2亿元。累计有168.6万人实现脱贫。全市中小学在校学生人均校舍面积由5.16平方米提高到7.62平方米,补充招聘教师1.5万名。累计新增就业32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13380元、6088元增长到22122元、10705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水平由每月1469元提高到每月2352元,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每月55元提高到每月100元,城乡低保标准由每月280元、每年1800元分别提高到每月400元、每年3000元。新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家,每千名人口床位数由3.41张增加到4.94张,人均预期寿命由77岁提高到79岁。全民健身运动和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健全。社会治安、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等工作不断加强,平安菏泽建设深入推进。我市相继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级出口林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等一批荣誉称号,提高了城市美誉度,彰显了城市影响力。

  ——过去的五年,是全市上下攻坚克难、奋力拼搏的五年,也是菏泽“科学赶超、后来居上”取得重大成效的五年。五年来,全市上下保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把提高质量和效益摆在突出位置,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执政理念,始终保持勤勉敬业、担当奉献的实干作风,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创出了经验,巩固了成果,为今后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五年来,紧紧围绕建设人民群众满意政府,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勇于改革创新,深化政务公开,坚持依法行政,努力提高行政效能,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五年来,全市人民精神振奋,不甘落后,咬定发展不放松,争先恐后创一流,通过艰辛努力和超常付出,经济社会得到又好又快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各项事业取得丰硕成果,在菏泽发展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实现了新的历史性跨越!

  2016年主要任务目标完成情况

  2016年是我们积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发展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加快实现“科学赶超、后来居上”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四项工程”,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全面完成了市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地区生产总值可比增长8.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6%、9.2%,进出口总额增长30%,国税收入增长26.4%,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增长18.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1.6%,以上8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居全省第一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比增长8.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2%。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一)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发展基础更加稳固。充分挖掘发展潜力,加速传统动能释放,集中培育形成新动能,进一步夯实了基础,增添了发展优势。传统动能持续发力。四大工业主导产业快速膨胀,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61.5亿元,增长9.3%,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0.7%。工业企业技改投入达到379亿元,产能利用率提高4.6个百分点。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年签约项目889个,计划总投资2013亿元的596个项目开工建设。12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8.4亿元,200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78亿元,83个项目建成投产。返乡创业蔚然成风。健全了在外人员信息库,在外出务工人员集中的城市建立了22个返乡创业服务站,召开了多层次恳谈会,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了劳务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全市3.5万名在外人员返乡创业,带动就业10.5万人,成为一些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电子商务加快发展。淘宝村、淘宝镇分别发展到61个、6个,均占全省的1/2;网上活跃卖家达到10.8万个,居全省第4位。电商园区发展到32个,电子商务与一二三产业的快速融合,有力带动了实体经济发展。139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触网”,占比达到43%。跨境电商交易额2.5亿美元,增长30%。全国首个“菜鸟县域智慧物流+”项目落户我市,“全城达”同城快递业务实现市区全覆盖。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1203亿元,增长63%。我市被批准创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市。

  (二)质量效益不断提高,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把提质增效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努力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了转型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山东省科学院菏泽分院获批建设。新增省级以上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42家。入选国家“万人计划”2人、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2人。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新增29家,达到62家。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大力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新增“四上”企业650家、占全省新增总量的1/7,规模以上企业完成规范化改制503家,新增挂牌上市企业40家。步长制药在上交所成功上市,实现了我市企业在主板上市零的突破。东明石化在全省纳税百强企业中的排名由第65位上升到第34位,纳税前100名工业企业入库税金增长19.8%。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50.8%,提高1.3个百分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增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065家,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到420万亩。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新认定山东省著名商标15个、山东名牌11个,新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2件,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13个。外向型经济逆势上扬。加大对优势行业的定向培育,新增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40家,出口、进口分别完成164.2亿元、186.9亿元,分别增长20.2%、39.9%。

  (三)城镇基础设施密集实施,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把基础设施作为加快城市化的重要突破口和有力抓手,实施了一批重点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抢抓政策机遇,集中力量推进了一批影响深远的重大项目。机场配套工程开工建设,鲁南高铁菏泽段基本具备开工条件,枣菏高速公路菏泽段、德上高速公路巨野至单县段全面开工,新万福河二期和郓城新河航道进展顺利,国电四期、华润电厂二期、华电定陶电力、大唐郓城电力等纳入全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齐鲁工业大学菏泽校区建成投用。市区基础设施加快完善。着力拉开城市框架,提高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丹阳立交桥基本建成,昆明路、人民路、丹阳路等21条道路提升改造全面完成,西安路南延、广州路北延等8项工程按计划推进。棚户区改造取得重大突破。开工棚改8.98万户,占全省的16.8%。争取棚改政策性贷款199亿元、政策性资金35.6亿元。全市房地产库存去化周期由18.1个月减少到8.8个月。城镇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坚持城乡一体发展,新建改造县乡道路246公里,10座平原水库及12座配套水厂、1800公里供水主管网建成投用。完成改厕58万户。郓城县国家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市“三个市民化”新增28.5万人。

  (四)积极深化各项改革,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牢牢抓住重点领域改革不放松,重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煤炭产能压缩262万吨,炼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350万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下降2.1%和6.2%。发展短板有了明显提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深化。以“放管服”改革为引领,修编了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取消、承接、调整行政审批事项19项,激发了大众创新创业活力。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8万户、增长21.8%,其中私营企业9.4万户、增长287.5%。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成效凸显。“营改增”全面实施,预算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市级新设立4只发展投资基金,总规模达26亿元。加大项目策划、储备、申报、推介力度,大力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纳入国家发改委项目库的项目318个、总投资3173亿元,分别占全省的20.9%、28.5%。纳入财政部项目库的项目321个、总投资2389.8亿元,分别占全省的30.2%、24%。94个合作项目开工建设。各项改革统筹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和去行政化改革扎实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基本建立。市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成果进一步巩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通过省级验收。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启动。全市党政机关公车改革顺利完成,取消公务用车2642辆。

  (五)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尽心竭力改善民生,财政用于社会公共服务的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79.6%,提高1.9个百分点。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积极实施“一户一案、一村一品、一人一岗”精准扶贫模式,建设扶贫车间、双向承诺机制等扶贫做法,在全国创出了经验。引导金融机构发放扶贫贷款44.8亿元,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财政资金17.1亿元,全部用于脱贫攻坚。44.7万人实现脱贫。民生实事扎实推进。10个方面的29项民生实事,农村幸福院、早夜市、新能源公交车、城乡电商服务网络建设、集中供热和环卫保洁等13项超额完成,市民文化中心、人行天桥、提高医保最高支付限额、淘汰取缔燃煤锅炉等15项全面完成,全民健身中心部分完成。加大了义务教育投入。投入40.9亿元用于“全面改薄”,新建校舍233.1万平方米;投入42.7亿元用于化解城镇中小学“大班额”,竣工学校85所,新增教学班2662个、学位12.1万个;招录教师4481名,开工建设乡村教师周转宿舍项目118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突破,巨野县、单县通过国家验收。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淘汰落后产能设备850台套,实现节能15万吨标煤,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三条主要出境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到三类标准。全年蓝天白云天数224天,同比增加38天。

  (六)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履职尽责能力进一步提高。建立学习培训制度,引领新常态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不断完善重点经济工作考核办法,导向和压力作用进一步发挥。把人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细化为243项重点工作任务,全部落实到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完成情况定期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自觉接受市人大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的意见,43件人大代表建议、276件政协提案全部办理。

  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残疾人、老龄、慈善等事业加快发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民武装、防震减灾、邮政通讯、统计、物价、气象、人防、对台、史志、档案等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面对各种风险和考验,我们创新思路谋发展,心无旁骛抓落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亲切关怀、大力支持的结果,是中共菏泽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辛勤付出、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驻菏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菏泽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发展不充分、总量偏小仍是主要矛盾。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不足,实体经济生产经营遇到新的困难,转型升级发展任重道远。投资后劲不足,带动力强、竞争力强的大项目少,招商引资力度亟需加大。城镇化水平低,中心城区承载带动能力弱,城镇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城乡一体化水平不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仍然不足,环境、交通、教育、医疗等民生工作短板明显。基层社会治理有不少差距。政府职能转型不快,新常态下组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党风廉政建设还有一些薄弱环节。对存在的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未来五年发展展望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为我们描绘了未来五年的宏伟发展蓝图。今后五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历史阶段,是我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发有为、聚力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对我市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内生动力愈发强劲。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菏泽视察,对我们寄予了“后来居上”的殷切期望,极大地振奋了全市人民的精神,激发了全市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坚定了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全市上下人心思上、人心思干、人心思进的氛围日益浓厚。外部支持政策叠加发力。中央和省推出了一系列支持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举措。国家实施中部突破战略,与中原经济区、中原城市群、西部经济隆起带等政策相互叠加,我市在财税、金融、投资、人才等方面将得到更有力的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加速完善。机场、高铁、铁路、高速公路、航道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集中开工建设,我市综合承载能力将显著提升,承东启西、引南连北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显现出来。城市带动能力持续增强。我市作为全省最年轻的地级市,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规模空前,发展潜力巨大,将有力带动经济发展。主导产业逐步壮大。五大主导产业规模不断膨胀、结构持续优化,企业平均注册成立时间短,设备新、产品新、工艺先进,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较强,产业支撑更加有力。新生动能加速形成。“城归”使新人口红利在市内形成,互联网经济引领带动能力逐步放大,特色小镇加快建设,对外贸易快速增长,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动力引擎更加强劲,推动形成后发优势。脱贫攻坚全面完成。期间将汇集大量资金、人才、项目等发展要素,加快补齐短板,有力推动协调发展。

  今后五年里,我市将跨入更好更快发展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8.5%、9%和9.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等指标增速持续保持全省前列,经济总量大幅增加,综合实力在全省位次实现攀升。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服务业增加值占三次产业的比重等指标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

  今后五年里,我市将全面实现小康。脱贫攻坚夺取全面胜利,现有贫困群众全部脱贫,稳定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分别保持在8.5%和9%以上,收入水平不断提升,生活质量持续提高。返乡创业热情充分迸发,就业、医疗、养老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城乡文体设施日益完善,社会化集中供水实现城乡全覆盖,农村硬化道路实现“户户通”,互联网服务全面融入群众生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今后五年里,我市将迎来撤地设市20周年。以此为契机,加快城市化步伐,提升城市化水平,加快打造富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区域中心城市。定陶区与主城区实现有机融合,发展框架进一步拉开,市区人口达到130万人以上。城市公共设施项目加快实施,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日益成熟,有效提高宜居宜业宜商宜游水平。市区、县城、小城镇、农村新型社区“四点对接”的城镇体系基本形成。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提高到54%、45%以上。

  今后五年里,我市将跨入立体化交通时代。全市将建成1个机场、2条高铁、3条铁路、3条航道、5条高速、17条国省道,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实现高铁在我市东西南北交汇。菏泽将由一个交通不便的四省交界城市,嬗变为以高铁引领、水陆空并行的立体式交通枢纽城市。现代化交通将助推我市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生产要素的集聚地,城市发展的空间将更加广阔。

  今后五年里,我市社会发展将更加和谐稳定。生态建设扎实推进,环境保护持续强化,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大气、水、土壤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60%以上,呈现出更多的碧水蓝天。城乡环境明显改善,70%以上的乡村建成美丽乡村。社会治理更加规范,社会矛盾有序化解。“一都四乡”文化名片更加靓丽,文明创建深入推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各位代表,蓝图已经绘就,奋进正当其时。只要全市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心聚力,扎实苦干,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就一定能够铸造菏泽发展的新辉煌,全市人民在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征程上就一定会阔步前进!

  2017年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是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5%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9.5%左右;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约束性指标。

  (一)突出加快发展,全力扩大优质增量,厚植发展优势。发挥有效投资的战略支撑作用,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总量,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一是全力抓好精准招商。毫不动摇地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围绕延伸主导产业链条,高水平策划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争取更多纳入国家、省规划计划。瞄准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盯紧国际国内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灵活运用政策招商、园区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力争新引进落地过亿元项目400个以上。二是切实抓好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省市重点项目建设,确保竣工投产80个以上。加快推进重大交通项目建设。菏泽机场、枣菏高速公路菏泽段、德上高速公路巨野至单县段进度加快,新万福河航道复航工程二期开工建设,鲁南高铁菏泽段全面启动,京九铁路客运专线、菏徐铁路、濮阳至菏泽高速公路等前期工作取得新进展,东新高速东明黄河公路大桥实现贯通。加快推进公共设施项目建设。启动建设菏泽国际会展中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牡丹健康城、市博物馆新馆、市档案馆新馆、武警支队三位一体等项目。加快建设山东省科学院菏泽分院、全民健身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市民文化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三是强化民间投资的支撑作用。精心抓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的策划、论证和筛选,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综合信息平台、纳入国家示范项目库。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为重点,放开投资领域,降低准入门槛,引导更多民间资本公平进入,提高项目规范化运作的能力和落地水平,确保实际利用民间资本1200亿元以上。四是放大政府投资引导效应。坚持市场化运作,加快投融资体系建设。市级切实建设运营好菏泽牡丹机场投资公司、高铁投资公司等6家市管投融资公司,支持各县区加快建设各具特色的融资平台。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项目。

  (二)突出转型升级,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积极构建高水平产业体系。坚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协同推进,跨越发展。一是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把工业主导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紧密对接“中国制造2025”山东行动纲要,全面实施工业强市各项政策措施,落实产业推进计划,加强企业分类指导,全力培育骨干企业,切实做大做强做优工业经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促进四大工业主导产业向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和财税链“四链”融合转变,结构层次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积极培育服务型制造,推广总集成总承包、个性化定制、装配式建筑等新业态新模式。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鼓励企业瞄准市场需求,提升产品质量,打造优势产品。加大商标注册和品牌创建力度,力争申报国家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15件,创建省名牌产品5个,注册马德里商标40件以上。推进组织结构优化升级。深入实施企业梯次培植计划,加快“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步伐,力争新增“四上”企业350家,完成改制400家、挂牌上市10家。推进经营者结构优化升级。实施企业家培育工程。倡树企业家精神,营造尊重、关心、保护企业家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面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积极发展园区农业。重点抓好国家牡丹农业科技园区、8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和省级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支持各县区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综合园区,鼓励有条件的乡镇打造特色农业园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田园综合体。积极发展标准农业。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新增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4个。新增省级标准化生产基地15个、面积5万亩。积极发展品牌农业。新增“三品一标”产品100个、省级知名品牌企业5家。积极发展效益农业。稳妥建设“万元田”。缩减低效作物种植面积,发展设施农业和牡丹、芦笋、山药、黄桃、大蒜、木瓜、罗汉参等特色作物,新增市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镇30个。积极发展加工农业。突出农产品加工业园区建设,着力引进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项目,切实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积极发展循环农业。推进“粮改饲”和农作物秸秆“过腹还田”,提高粮食就地转化率,新增省级以上畜禽标准化示范养殖场30家。鼓励适度规模经营,新增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10家,农民合作示范社30个。三是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突出抓好10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100家服务业重点企业和30家重点服务业集聚区。大力发展物流业。规划建设物联网产业园。大力发展冷链物流、仓储物流、智能物流、第三方物流等现代物流业。加快济铁物流园、传化物流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引导银田农贸、喜地冷链物流园等重点企业发展智慧仓储物流和标准化试点,加快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大力发展金融业。新引进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4家以上,积极稳妥发展互联网金融、绿色金融、金融租赁等新兴业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投入。大力发展现代旅游业。支持郓城县、单县发展全域旅游,加快培育旅游新业态。集中力量打造龙头旅游项目,创建旅游品牌,实现旅游消费总额150亿元以上。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在提升改造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推动建安、会展、健康、养老、家政、文化、体育等产业繁荣发展。争创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区。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三次产业的比重、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四是提高绿色发展水平。认真落实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和煤炭减量替代工作方案,大力推进“工业绿动力”计划和“百项节能重点工程”,新建建筑一律执行绿色标准,实现节能量20万吨标煤以上。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健全联防联控机制,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第三阶段排放标准限值,实施民用散煤综合治理,加强扬尘治理,加快城区裸露土地绿化,持续开展加油站清理整顿和油品质量专项检查,强化高排放车辆监管,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狠抓水环境治理,完善落实“河长制”,搞好市县城区污水管网铺设和城市污水处理厂扩容运行,强化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不断改善提升水质。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探索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倡导绿色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对环境违法行为实行联合惩治、严厉惩治。

  (三)突出创新驱动,加快改革进程,充分释放发展活力。坚持改革创新,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发展增添新动力。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振兴实体经济,扩大有效供给。加快推动产能过剩企业主动退出、优化整合。有效处置“僵尸企业”,实现有效激活或市场出清。加大不合理涉企收费清理力度,落实小微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扩大直供电范围。鼓励企业开展管理对标活动,推进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降本增效。二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行政管理改革。加快行政审批、商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深化财税、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健全完善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深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保、文化、价格机制、收入分配、住房制度、编制人事、事业单位等领域改革,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动“三权分置”,加快土地流转平台建设,促进土地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逐步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三是深化科技创新驱动。落实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引导全社会加大科技投入,确保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44%,力争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千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建设创新平台,新增市级以上技术中心1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比重达到8%。加快与清华大学、中科院、山东大学的产学研合作,落实重大合作项目10个以上。全面落实人才政策。力争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275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3.7%。

  (四)突出优势发挥,激发内生动力,培育壮大经济增长新动能。在提升优化传统动能的基础上,大力培育新动能。一是推进新人口红利加快释放。充分发挥150多万在外务工人员这一潜在资源优势,认真落实支持返乡创业政策,完善支撑体系,降低创业门槛,提供创业便利,形成推动返乡创业的合力,加快人力回归、资本回流,力争5万名以上外出人员变为“城归”,带动就业15万人以上。二是加快发展互联网经济。把“互联网+”贯穿到产业发展全领域,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以创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市为抓手,大力推进电商提质增量,完善配套产业,带动新实体经济蓬勃发展,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具有区域竞争力、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中心城市。继续加强与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企业合作,拓宽合作领域,取得更大成效。抓好电商人才引进培养、快递物流体系建设和融资渠道拓展。全力办好第五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推动我市形成电商高地。加快电子商务品牌塑造,力争全市淘宝村发展到100个。积极开展“千企触网”行动,力争50%以上的规模以上企业具有网络购销实绩。引导企业推动产品上行,力争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600亿元。三是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青岛保税港区菏泽功能区等开放型功能区建设。抓好出口企业的引进培育,加强出口品牌打造。发挥户外家具、木草柳编、化工、干鲜果蔬等产品的出口优势,增强对进出口的拉动能力。深度挖掘潜力,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切实提高服务贸易在外贸中的占比。力争实现进出口总额376亿元,服务贸易进出口17亿元。四是提升园区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出台创新市开发区和菏泽高新区行政管理体制的意见,积极争创国家级园区。支持各县区加快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规范提升拟保留化工园区。精心抓好现代农业综合园区、电商产业园、物联网产业园、返乡创业园、商贸物流园等产业园,促进园区经济占比不断提高。加快3个省级、13个市级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推动形成镇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五)突出功能完善,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以建设富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以纳入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为契机,以迎接撤地设市20周年和实施大城市试点为动力,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新型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一是着力提高中心城区首位度。加强城市规划编制。紧密结合大城市试点要求,编制大城市发展规划。完成城市总体规划报审,启动综合交通、地下空间利用等专项规划和高铁片区等控制性规划。严格规划实施,提高城市规划的实施符合率。加快城市框架体系构建。围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成广州路北延跨赵王河连接鄄城县工程,广州路南延跨万福河连接定陶区工程,北外环路东延跨赵王河、穿京九铁路连接上海路工程,西安路南延穿新石铁路、跨万福河连接定陶区工程,长江路东延至机场等6条骨干道路。开工建设太原路北延从大学路至国花大道段、解放街北延从黄河路至北外环路段等6条重点道路。切实提升市区微循环能力。打通大学路从太原路至桂陵路段、泰东路从花园路至人民路段等28条道路。开工建设北外环路东延、漓江路、万泉路西延等3座穿京九铁路桥。建成康庄路、天香路、广州路北延、北外环路东延等5座跨赵王河桥,广州路、西安路南延等2座跨万福河桥工程。完成人民路与八一路、中华路等13个重要路口的渠化改造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配套功能。继续推进便民市场、健身广场等便民设施建设,抓好供电、供热、供气、供排水等市政设施建设。扎实抓好主街道形象提升,改造提升中华路从昆明路至西三路段、广州路从开发区界至长城路段等21条道路。开工建设魏楼水库。加快推进菏泽智能电网建设。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启动菏曹运河、牡丹生态广场等17项综合治理工程,完成七里河河道一期、万福河拓宽等14项重点工程,推进赵王河上游生态公园、赵王河下游片区综合开发工程。二是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抢抓棚改政策最后窗口期,加大推进实施力度,确保全市133个片区、18.2万户棚改任务顺利完成。抓好棚改资金落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坚持惠民利民导向,切实做到依法征收、和谐征收。抓好拆迁土地推介招商,推进成方连片综合开发,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及时开工回迁安置工程,有效降低安置成本,确保回迁安置户早日住上新房。三是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水平。深化市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成果,推进城市属地化、网格化、标准化管理。实施城市精细化治理工程,精雕细琢街景容貌,持续开展背街小巷、卫生死角、护栏破损、道路坑洼、店外店、占道停车、占道经营等集中整治,着力解决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小区物业、户外广告、渣土清运、噪声扰民等突出问题。集中打好治理违法建设攻坚战。启动建设历史文化名人雕塑工程。四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城乡公用设施服务水平,重点建设城市“十个系统”和农村“七改”工程。积极推进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鼓励各县抓好县城建设,增强服务功能和集聚带动能力。抓好郓城县中等城市、东明县Ⅰ型小城市试点,加快巨野县龙堌镇等省级示范镇建设。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新建市级以上示范村100个。五是扎实推进“三个市民化”。力争实现“三个市民化”18.3万人,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提高到49%、40%以上。

  (六)突出精准施策,科学持续发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一是实施“三个一”脱贫攻坚工程。推进“一户一案” 精准扶贫,完善双向承诺机制,逐村逐户逐人落实帮扶方案。抓好“一村一品”产业扶贫,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传统加工业,建立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加大乡村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力度,实现贫困村特色产业全覆盖。深化“一人一岗”就业扶贫,加大扶贫车间建设力度,确保有条件的村实现扶贫车间全覆盖。二是强化脱贫政策保障。落实政策措施,健全投入机制,对扶贫资源精准化配置,加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投入,强化涉农资金整合,壮大特色产业发展、小额贷款扶贫担保、公益事业发展等扶贫基金规模,放大金融扶贫政策效应。三是突出脱贫攻坚重点。聚焦重点群体,完善社保兜底政策,着力解决因病致贫返贫等难点问题。如期完成黄河滩区脱贫迁建任务。四是健全脱贫攻坚长效机制。创新责任人帮扶贫困户方式,强化部门单位扶贫责任,深入开展与青岛市的扶贫协作。基本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落实社会保障措施,统筹解决好城市贫困等问题。加大督查考核问责力度,促进脱贫措施有效落实。

  (七)突出以民为本,推动共享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众。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着力增加公共服务有效供给,让人民群众生活逐步改善和提高,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一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教育发展水平。进一步加大投入,实现各县区全部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基本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按计划完成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任务。稳定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加强幼儿园和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支持驻菏高校加快发展,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提升职业教育水平。积极发展大健康产业。基本建成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制。健全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组织好省里免费为乡镇卫生院培养全科医生的工作。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继续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强化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发展医养融合型养老机构,新增养老床位3500张。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居家养老水平。认真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建设便民惠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启动建设市体校新校区二期工程。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好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加快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和档案信息化建设,抓好第二轮修志。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乡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率提高到80%。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二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认真落实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广开就业渠道。推进全民参保,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合规医疗费用范围,实现居民医疗保险市级统筹。三是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深化平安菏泽建设,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加强警民联防联治。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提高公共法律服务保障。加大对民间非法集资整治力度。狠抓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落实,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启动省级食品安全城市创建。继续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加强农村道路管护。巩固双拥共建成果,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四是扎实办好10个方面的民生实事。(1)搞好青年湖公园改造提升,规划建设环堤公园、体育公园。(2)在市区公共区域实施无线网络免费开放,把100个村建成“为村”。(3)建设菏泽市青少年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基地。(4)在市区打造10公里城市步行绿道。(5)在市区新增加新能源公交车100辆、公交线路5条,新增公共自行车1000辆、站点50座,新建公厕30个、垃圾中转站10个、停车场20个。(6)新建农村校舍100万平方米以上,新建、改扩建城区中小学70所以上。(7)为全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免费开展一次健康检查。(8)在全市完成“明厨亮灶”1000家,建成食品检测平台150个。(9)新建文化广场1000处,免费送戏下乡3000场。(10)完成811个小城镇、中心村、省定贫困村电网改造,实现7.2万眼机井通电。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500公里以上。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目标、新任务、新征程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将牢记使命,坚守责任,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应对新挑战,以科学务实作风不断攻克新难关,努力开创政府各项工作新局面。

  (一)坚持以坚定的信念忠诚担当。始终树牢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对党忠诚、对国家忠诚、对人民忠诚、对事业忠诚体现到实际工作中。增强直面问题的责任担当,切实担负起推进改革发展的重任。努力以更严的要求、更高的标准推动工作,在抓落实、促发展上争一流、见实效。牢固树立服务理念,以服务推动发展、以服务促进建设。牢记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把群众观点融于血脉,把群众的评价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尺,真心实意、倾情倾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让政府工作更加贴近群众,更加顺民意得民心。

  (二)坚持以更强的本领提高效能。把学习作为一种时代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工作状态,适应互联网时代和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注重思考研究,加强实践锻炼,努力更加具备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强化对干部的精准培训,继续组织各级政府工作人员进行专题学习、研讨,拓展工作思路,推动工作创新,努力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抓工作落实的能力,不断提高政府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坚持以严格的规范依法行政。坚决服从市委领导,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虚心接受各民主党派监督,提高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质量。认真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坚持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法律顾问和集体讨论决定等行政决策制度,坚持把法治精神、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融入政府工作全过程,做到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

  (四)坚持以勤勉的精神踏实苦干。牢记责任使命,坚持科学谋事、勤勉干事、努力成事。对确定的重点工作和重大事项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践行一线工作法,把工作的重心下沉到基层,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动。强化行政问效,建立完善全方位的责任体系和监督考核机制,严肃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杜绝庸懒散现象,以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的辛苦指数努力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五)坚持以刚性的约束廉洁从政。始终把纪律挺在前面,把规矩记在心上,把全部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廉洁自律准则,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切实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巩固深化作风建设成果。加大对项目建设、土地管理、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力度,严厉查处发生在基层群众身边的腐败现象和行为。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政府所有工作人员都要自觉牢固树立并形成在“玻璃房”里工作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到全方位透明、全方位公开、全方位接受监督。

  各位代表!菏泽所处历史方位的使命担当令人振奋,决胜全面小康实现后来居上的目标前景催人奋进。千万菏泽人民奔康致富的渴求在激励着我们,各级领导对菏泽加快发展的殷切期望在鞭策着我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菏泽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牢记使命、务实图强,全力加快富民强市步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早日实现后来居上目标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    下一篇
菏泽日报数字报|菏泽日报商业版
标题导航
~~~(2017年2月26日菏泽市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2017年2月26日菏泽市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2017年2月26日菏泽市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2017年2月26日菏泽市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2017年2月26日菏泽市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2017年2月26日菏泽市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2017年2月26日菏泽市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综合新闻
市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1次主任会议召开
市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胜利闭幕
庄严宣誓
全市棚户区改造工作会议召开
解维俊主持召开市政府党组会议
政府工作报告
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