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我们是否亲历过这激动人心的场景,但是有这样一个身影,却牢牢地印在了所有中国人的记忆中,他就是李本涛,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大队长。
1972年出生的李本涛,是曹县人,自17岁入伍以来,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军队的事务中,26年来只回过两次家。这个身高1米88的山东大汉,靠着“不辱使命、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在军队的大熔炉里百炼成钢,出色执行司礼任务600余次,包括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克林顿访华等重大国事活动,不仅为自己赢得了“军中第一刀”、“军旅第一嗓”的美誉,也为三军仪仗队、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2007年下半年,仪仗队接到2008年援奥任务。按照分工,时任仪仗队副大队长的李本涛负责鸟巢的开、闭幕式升旗任务。面对旗杆高度、会旗面积迟迟不能确定的困难,为了争取更多的训练时间,在奥组委没有提供训练使用旗杆的情况下,李本涛在大队办公楼六楼固定了一支离地面18.5米的铁架,用哑铃代替滑轮,再穿上尼龙绳,制作成简易的旗杆训练。为了完美体现出中国特色,他选择了难度最大的手升方式。为了准确掌控升旗时间,他把录下来的会歌存进mp3,一遍遍地听,把希腊语每一个字母都翻译成自己能懂的、又最贴近希腊语发音的汉字。多少个不眠之夜,几分钟长的会歌,就这样被他一个音符一个字母地用中文进行拆解。8月8日晚,伴随着奥林匹克会歌的旋律,作为“第一升旗手”的李本涛伫立在旗杆前,分毫不差地把五环旗升到了旗杆的顶端。那一刻,世界在为中国鼓掌欢呼。
2013年9月,李本涛带领三军仪仗队抵达墨西哥城,受邀参加墨西哥独立203周年暨陆军成立100周年庆典活动。“一定不辱使命”,为了这一句对祖国的承诺,李本涛带领战友克服语言不通、水土不服等各种困难,用“严、细、勤、恒”的工作作风和整齐划一的队列表演,圆满完成任务,不仅成为各国仪仗队学习的榜样,也赢得了墨西哥阅兵活动总指挥巴尔加斯少将的赞誉,称赞中国仪仗兵素质最高、纪律最好,如墨西哥最神圣的谷物玉米一样挺拔刚直。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2015年5月4日夜,莫斯科红场,参加胜利日阅兵夜间彩排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官兵伴着军乐高唱苏联歌曲《喀秋莎》,正步踏过红场的青石路。
除了一曲抵万金的《喀秋莎》,中国方阵在队形编排、步态步速上与俄罗斯受阅方阵和其他受邀外国方阵皆有不同。中国仪仗队的步伐每分钟116步,每步75公分,这和俄罗斯军人高抬膝、大跨步、每步80公分的大正步有所不同,却显得更为紧凑齐整,富有韵律。红场凹凸不平且打滑的石头地面给仪仗队造成了许多困难,实际的训练中意外情况也经常出现。但仪仗队有预案在先,因而能将损失控制到最低限度,最大程度地展现中国军人精神面貌。
通讯员 郑和升 记者 宋庆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