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4年来,郓城县郭屯镇大屯村村民刘贵明、刘德杰姐弟俩精心照顾卧病在床的98岁老父亲,成为村民公认的“好女儿”、“好儿子”,并登上了村里的“善行义举榜”。乡亲们都说:
“这姐弟俩,一个比一个孝顺!”
  “爹,晌午你想吃点啥饭?”

  “吃肉呗!”

  “好,我给你做去!”

  12月11日上午,郓城县郭屯镇大屯村一个普通的农村院内,传来一对父女的对话。走近屋内,冬日的阳光顺着窗户,斜斜地洒在老父亲的身上,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老人的女儿名叫刘贵明,今年68岁;儿子名叫刘德杰,今年64岁。提起伺侯老人,姐弟俩不约而同地说:“我们吃点苦受点累没事,只要老人高兴就行了!”“伺侯老人是儿女应该做的,天经地义,没什么可说的。”

  刘德杰:老人平安是我最大的心愿

  刘德杰一直是个非常孝顺的人。前些年,他给父亲盖上了崭新的瓦房,并让父亲的院子和自家的院子连在了一起,这样,父亲有啥不舒服,刘德杰能在一分钟之内赶到。

  据刘德杰回忆:2011年农历八月十五,刚刚下完小雨,95岁的父亲想到外面散步,不料脚下一滑,摔倒在地,造成腿部骨折,刚开始还能坐在轮椅上,兄妹俩轮流推着老人到室外活动。殊料,半年后,父亲体弱无力,无法再下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刘德杰的母亲已去世三十多年,兄妹四人中,大姐不幸得了偏瘫,大哥虽在本村住,却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尽孝,这样,照顾父亲的重担就落在了刘贵明、刘德杰兄妹身上。

  为避免老人长褥疮,刘德杰从村外拉回了两大车沙土,筛好后放在屋里备用。给父亲“换窝”是他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抱起父亲,帮他翻身,把弄脏的沙土换下来,再铺上棉垫。

  “和我年纪差不多的人都到外地打工去了,我不能去啊,光怕父亲在家里有啥闪失。再说,万一父亲身体不好了,我挣再多钱有啥用?”刘德杰的话非常朴实。起初,父亲消化不好,大便常常解不下来,刘德杰就用手帮父亲抠。时间长了,刘德杰自己也成了半个医生,比如:每7天喂父亲一次中药,解决便秘问题;老人感冒、发烧了,刘德杰自己配药,病情反倒好得比输液都快。

  “爹爹平安是我最大的心愿。说实话,一天不在他身边,我心里就像揣着个鬼似的,光怕他有啥闪失,那样我会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刘德杰说。

  刘贵明:一年只回一次自己的家

  由于父亲不能翻身,吃饭也得躺着,全靠一勺一勺地喂。因此,给父亲做饭、喂饭、洗褯子,成为刘贵明每天雷打不动的工作——这样的日子已经坚持了整整三年。

  每次喂饭,刘贵明就拿个马扎坐在父亲床头前,一手端碗,一手喂父亲。“一天三顿饭,光喂饭、吃药,就得仨小时。”刘贵明说。老人爱吃肉,纯肉馅包子和饺子是父亲最爱吃的。因此,每隔两天,刘贵明就买点肉做给父亲吃。

  一天三顿饭之外,刘贵明的主要任务就是拆洗衣服、洗褯子。“哪天都得换下来七八个,晴天还好说,当天就晒干了,阴天就得放在炉子上烤。”因此,刘贵明做了20多个棉褯子,给父亲替换着用,只要父亲被窝湿了她就随即把脏棉垫换下来。”就这样,尽管卧床三年,老父亲依然面色红润,头脑清晰,看不出有任何毛病。

  尽管刘贵明自己的家离娘家只有五六里地,但自从父亲卧床后,她一直忙于照顾父亲,一年只回一次自己的家。今年7月,刘贵明回家住了半个月,三岁的小孙女根本不认识她。

  “贵明,你咋回事,三年了,你不管老伴不管孙女就知道照顾你爹?”面对村民的调侃,刘贵明说:“谁让我是女儿了?老爹离不开人,我不照顾谁照顾啊?”一边说笑着,一边又急匆匆地赶往娘家。“这些年,我光照顾老人了,家里的一切全都没管过。我不是好婆婆,不是好奶奶。”刘贵明对自己的家人心存愧意。

  “爹爹现在是我们村年龄最大的人,我们希望他老人家多活几年,成为全镇年龄最大的寿星!”采访结束时,兄妹俩笑着说。

  通讯员 李英 车先申 记者 郑华伟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4年来,郓城县郭屯镇大屯村村民刘贵明、刘德杰姐弟俩精心照顾卧病在床的98岁老父亲,成为村民公认的“好女儿”、“好儿子”,并登上了村里的“善行义举榜”。乡亲们都说:~~~
4年来,郓城县郭屯镇大屯村村民刘贵明、刘德杰姐弟俩精心照顾卧病在床的98岁老父亲,成为村民公认的“好女儿”、“好儿子”,并登上了村里的“善行义举榜”。乡亲们都说:~~~
4年来,郓城县郭屯镇大屯村村民刘贵明、刘德杰姐弟俩精心照顾卧病在床的98岁老父亲,成为村民公认的“好女儿”、“好儿子”,并登上了村里的“善行义举榜”。乡亲们都说:~~~
4年来,郓城县郭屯镇大屯村村民刘贵明、刘德杰姐弟俩精心照顾卧病在床的98岁老父亲,成为村民公认的“好女儿”、“好儿子”,并登上了村里的“善行义举榜”。乡亲们都说:~~~
4年来,郓城县郭屯镇大屯村村民刘贵明、刘德杰姐弟俩精心照顾卧病在床的98岁老父亲,成为村民公认的“好女儿”、“好儿子”,并登上了村里的“善行义举榜”。乡亲们都说:~~~
4年来,郓城县郭屯镇大屯村村民刘贵明、刘德杰姐弟俩精心照顾卧病在床的98岁老父亲,成为村民公认的“好女儿”、“好儿子”,并登上了村里的“善行义举榜”。乡亲们都说:~~~
4年来,郓城县郭屯镇大屯村村民刘贵明、刘德杰姐弟俩精心照顾卧病在床的98岁老父亲,成为村民公认的“好女儿”、“好儿子”,并登上了村里的“善行义举榜”。乡亲们都说:~~~
4年来,郓城县郭屯镇大屯村村民刘贵明、刘德杰姐弟俩精心照顾卧病在床的98岁老父亲,成为村民公认的“好女儿”、“好儿子”,并登上了村里的“善行义举榜”。乡亲们都说:~~~
4年来,郓城县郭屯镇大屯村村民刘贵明、刘德杰姐弟俩精心照顾卧病在床的98岁老父亲,成为村民公认的“好女儿”、“好儿子”,并登上了村里的“善行义举榜”。乡亲们都说:~~~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新闻
   第03版:富民周刊
   第04版:新闻·广告
   第05版:文化娱乐·广告
   第06版:楼市·广告
   第07版:时事新闻
   第08版:民生·广告
“二进宫”男子出狱 四十二天后再犯罪
“这姐弟俩,一个比一个孝顺!”
图片新闻
自来水问题已解决
治理交通拥堵出台办法
青年湖畔,带你重温“曹州古韵”
管道老化经常停水
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大餐”
公益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