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酿出佳茗香
开水冲泡,热气升腾,透明的水壶里,一朵牡丹宛若仙子般在绿叶的衬托下缓缓展开。品上一口,祛除了茶的苦涩,添加了牡丹花的清香,喝起来心旷神怡。
“这就是我们研究出来的牡丹绿茶,整个研制过程,足足用了三年。”牡丹研究所所长赵海军颇有感触地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共研制出两种牡丹绿茶,分别由牡丹花瓣球和牡丹雄蕊与日照绿茶结合而成。
据了解,牡丹花瓣球和牡丹雄蕊的制作原料均取自我市牡丹品种 “凤丹白”,日照绿茶以 “银针”、“初展”等为主原料。研究人员李博告诉记者,刚开始制作出来的花瓣球保质期很短,球里面会变质发霉,而且牡丹花瓣球用热水也冲不开。为突破这些技术,他们到南京、日照等地学习,仅长途电话费和交通费就花了几千元。直到2013年春天,他们的成果终于问世了。制作成的牡丹花瓣球以牡丹鲜花瓣为原料,利用高温炒制产生的果胶汁的粘合作用,将牡丹花瓣粘合在一起,再经过分拣、揉捻、烘干等36道工序制作而成。
李博告诉记者,他们研制出的另一种牡丹绿茶由牡丹雄蕊与绿茶结合而成。“过去,我们喝过单纯的牡丹花蕊茶,有些太腻,很多人喝不习惯,加入绿茶以后,汤色明亮,花香浓郁。”
两种地方特色产品的融合
牡丹绿茶的问世,是菏泽牡丹与日照绿茶两种地方特色产品的融合,是茶文化与牡丹文化相融合的一个创新,形成了菏泽自己的本土茶品牌以及文化品牌。
牡丹绿茶的研制成功,增加了菏泽本土品牌力量。目前,菏泽市牡丹研究所已将“牡丹花蕊茶的制备方法”和“牡丹工艺茶及制备方法”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
“牡丹绿茶是我们自己本土的特色和品牌,目前,我们已经进入生产阶段。”赵海军说,他们将努力做大做强品牌,为菏泽的牡丹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品牌推广是关键
牡丹绿茶使牡丹花瓣、花蕊成了“香饽饽”。据赵海军介绍,牡丹花瓣、花蕊的采集并不影响牡丹籽的采集,据初步估算,牡丹花瓣、花蕊每亩将为花农增收2000元左右。这为牡丹产品开发、农民增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我市是全世界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基地、科研基地、出口基地和观赏基地之一。目前,牡丹种植面积发展到25.7万亩,为牡丹茶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
据了解,为充分利用牡丹资源,推动牡丹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市先后完成了油用牡丹规范化栽培、牡丹籽油生产工艺、牡丹籽粕中提取芍药苷等60余项国内外领先的技术研究,开发出牡丹籽油、胶囊、化妆品、饮品等30多种牡丹深加工产品。目前,我市牡丹产业相关企业600余家,牡丹年产值已突破10亿元。
“对于菏泽来说,最主要的还是要把牡丹品牌打出去!”对于牡丹产业化的发展前景,赵海军信心满满。他认为,菏泽最首先要做的是立足全国加大牡丹产品品牌宣传,最后形成以市场带企业、以企业带基地的良性发展循环。 记者祝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