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和标准化是衡量质量安全的“天平”与“刻度尺”
用赵波局长的话说,“计量与标准管理是质监部门的‘老行当’了,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两项工作就是质监局的重要基础工作”。近年来,市质监局一方面大力实施能源计量保障工程和民生计量放心工程,组织开展节能降耗计量服务“五进”(进企/事业、进机关、进商场、进学校、进家庭)活动,鼓励企业建立完善能源计量检测体系。开展以诚信计量进市场、健康计量进医院、光明计量进眼镜店、服务计量进社区乡镇为内容的“四进”活动,严厉打击短斤缺两和计量作弊违法行为。2012年共对1652台计量标准器具、34732台计量器具开展强制检定,确保在用计量器具量值准确。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的标准化进程,帮助企业建立健全标准体系,目前全市企业产品标准覆盖率在98%以上。围绕我市优势农产业,培育出菏泽牡丹、曹县芦笋、陈集山药、东明西瓜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以大力发展服务业为契机,在全省率先开展市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全市共设立各类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36个,涉及行政服务、现代物流、餐饮住宿、公共服务等多个行业。
让企业明确自身肩负的质量安全责任
“产品质量是企业生产出来的,不是监管出来的。做企业,干的就是‘良心活’。企业是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必须落实好企业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赵波局长说道。2012年市质监局组织召开全市食品生产企业履责报告会27次,企业法人约谈会4次,全市406家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企业进行了履责报告,或接受质监部门约谈,听取了质监部门点评,找清了存在差距,明确了改进要求。召开特种设备生产企业和使用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现场会及履责报告会,1130家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履责报告。举办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班6期,培训设备管理、作业人员1120名。加强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管理,实现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理论考试机考化、实践操作考试实物化。强化了特种设备应急响应演练,举办应急演练12次,检验了应对突发事故能力和实战水平。
质量安全监管必须全方位、动态化、重预警
“在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要确保覆盖全面,抓好动态管理,提高风险意识。要未雨绸缪,不能亡羊补牢”。赵波局长如是说。食品监管方面,2012年,全市质监部门组织对448家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年度生产许可报告审查。运用食品生产许可企业动态监管预警信息系统对生产许可、日常监督、产品检验、违法查处、安全承诺情况实施动态监管。抽取129批次乳制品、含乳食品,43批次肉制品、糖果制品等开展质量风险检测,未发现存在风险产品。特种设备监管方面,开展设备安全风险排查,排查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1708家,排查安全风险254处,对风险单位督促限期整改到位。完成18680余台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出具检验意见书216份,注册设备定检率保持在98%以上,重点监控设备定检率100%,安装告知监检开展率100%。工业产品方面,推行质量分类监管制度,率先在电线电缆企业实施分类监管,对135种产品、819家企业实施定检。利用产品生产许可企业动态监管预警系统,对253家企业产品、证书信息实现动态监管。
用好质量安全执法打假这把锋利“武器”
赵波局长说道:“为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确保大家的生命健康安全,维护生产生活秩序,质监部门一定会依法充分发挥行政执法职能,该出手时出手。”2012年,全市质监系统共开展乳制品、桶装饮用水、非法使用明胶、蜜饯、肉制品、调味品、酒类、化妆品、食品添加剂共15项食品专项整治,出动执法车辆1056车次,人员4325人次,有力打击了食品生产违法行为。组织元旦、春节、五一、六一、暑期、中秋、国庆、冬季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及打非治违、起重机械、危化品企业专项治理。出动检查人员683人次,检查企业933家,检查特种设备3670台件,发出安全监察指令书162份,消除安全事故隐患332起,有效维护了特种设备安全运行。针对农资、建材、汽配、化妆品、儿童玩具等重点产品开展专项整治,联合公安、农业、工商、商务部门开展产商品联合执法,出动执法人员4670余人次,检查生产单位2150家次,依法查处质量违法行为,有效确保了百姓安康,助推了“平安菏泽”创建。
通讯员 赵 新 赵 鲁 记者 王 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