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8月25日 星期六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A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16支拐杖拄平和谐路
——记“全国标兵人民调解员”李洪华
  一支拐杖、一辆单车;没有薪水、只有辛劳……32年来,他拖着一条残腿,穿梭于千家万户,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近600件,制止恶性事件100多起,制止集体上访12起,调节工伤、医疗、意外伤害纠纷60多件,赔偿金额达100多万元,有36对闹离婚的夫妻,经他耐心调解破镜重圆,并帮带200多名基层调解员走上工作岗位。李洪华被国家领导人批示确定为全国重大典型后,全国各大媒体对他的事迹进行了宣传报道。他,就是“全国标兵人民调解员”、定陶县马集镇力本屯村一等伤残退伍军人李洪华。

  在以李洪华的名字命名的力本屯村人民调解室门口,村民程相荣向记者讲述了李洪华给他调解纠纷的事。程相荣后院的邻居盖门楼,因为宅基地边界问题,两家发生了矛盾,双方互不相让,矛盾进一步激化。为了不发生冲突,程相荣找到李洪华:“你给我们评评理,中不中?”那户邻居是李洪华本家,李洪华一口答应:“中!”天空下着雨,地上尽是泥,李洪华拄着拐就去了。最后,两家握手言和。

  “这些年来,李洪华拄着拐杖,拖着残腿,穿梭于千家万户,义务调解矛盾纠纷,宣传法律知识,先后用坏了16支拐,3辆自行车,每年还要搭上通讯费、打印费、交通费等近千元。”力本屯村党支部书记郝兆安说。

  几年前,力本屯村村民丁大娘因病卧床一个多月,两个儿子却对老娘不管不问。李洪华听说后,就拄着拐杖找到老人的两个儿子,拿着自编的“七言诗”小册子,让他们对号入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对他们郑重言明不赡养老人的法律利害,说得两个儿子痛哭流涕,当天就争相把母亲接到自己家里,为母亲拿药打针,添衣掖被,儿媳们也争着为婆婆喂水喂饭,端屎倒尿。丁大娘感激得逢人就说:“俺儿子和媳妇能像今天这样孝顺,多亏了洪华!”

  一次调解离婚的纠纷,让李洪华强烈意识到自己法律知识的欠缺。男方患有癫痫,婚后复发时,女方已有了身孕。女方认为男方欺骗她,提出离婚并私自打掉了胎儿。男方扣下嫁妆并向女方讨要经济赔偿,双方闹得不可开交。多次调解不成,让李洪华犯了难。为解决纠纷,他只好上镇司法所去求教,最终按照法律条款调解,成功化解了纠纷。

  “从那以后,李洪华开始自学法律知识。碰到不明白的地方就来镇里问我。”马集镇司法所长王奉柱说。

  在许多同行看来,李洪华有两点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一是调解范围大,小到婆媳矛盾、土地纠纷,大到弱势维权,他都要管都要问;二是调解效率高,累计成功率达98%以上,履行协议率达100%。用马集镇司法所长王奉柱的话说:“我们司法所能解决的事,老李都能解决;我们解决不了的事,老李也能想办法解决!”

  “虽然我已经61岁了,只要还能动,大家还愿意让我去调解,我就还是以前的那个老李!”李洪华笑着说。

记者刘卫国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记“全国标兵人民调解员”李洪华
~~~——记“全国标兵人民调解员”李洪华
~~~——记“全国标兵人民调解员”李洪华
~~~——记“全国标兵人民调解员”李洪华
~~~——记“全国标兵人民调解员”李洪华
~~~——记“全国标兵人民调解员”李洪华
~~~——记“全国标兵人民调解员”李洪华
~~~——记“全国标兵人民调解员”李洪华
~~~——记“全国标兵人民调解员”李洪华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时事新闻
   第A04版:社会生活
给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单县千余“草根”唱响群众文化舞台
市区环境整治成果显著
单县打造“阳光党务”品牌
“交警同志们辛苦了”
科技部等六部委印发《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
16支拐杖拄平和谐路
41项艺术活动好戏连台
新材料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独占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