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王希刚,1米8的身高,黝黑的皮肤,给记者留下一种典型的山东大汉形象。今年31岁的王希刚,出生在巨野县经济技术开发区老贯张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2000年入伍,2008年转业回家,一直靠打工为生。说起前几日的劫机事件,他还历历在目。
突遇劫机挺身而出
今年5月,王希刚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市盛达矿业公司打工,但由于收入不高,准备返回老家。6月29日,王希刚搭乘和田飞往乌鲁木齐的GS7554航班,准备在乌鲁木齐转机。
为了打发路途上无聊,登机后他便拿起一本杂志看了起来。邻座是一位维吾尔族同胞,也拿起一本杂志浏览起来。“我也没感觉任何异常,就转过头继续看自己手中的杂志。”王希刚说,根本没想到,这位邻座竟是后来劫机的歹徒之一。飞机起飞10分钟左右,王希刚听见前面很乱,当时还以为是乘客和机组人员发生了矛盾。正想看看发生了什么事,不知谁喊了一声:“咱们人多,不用怕他们。”
“恰在这时,我感觉眼前一闪。下意识地往旁边看了一眼,只见邻座的乘客拿着火种,快步向前排走去,我也跟着站了起来。这时,前面已经打了起来,几名歹徒手持钢管见人就打,其中一名乘客已经被打倒在地。当时我就觉得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因为飞机上是不允许带火种的,直觉告诉我可能是遇到恐怖分子了。我想都没想,就冲了上去,跟着冲上去的还有其他几名乘客。”王希刚说。
勇斗歹徒光荣负伤
“当时,一名歹徒正拿着钢管打人,我上前把钢管夺了过来,交给了后面陆续跟上的乘客。由于位置处在商务舱和经济舱的连接处,空间很小,几个歹徒聚在一起,手拿钢管,危害很大。于是我就想着把他们分开,各个击破。把靠近我的那名歹徒制服以后,又冲上前去帮忙。这时,在乘警和机组人员的带领下,已经有十几名乘客参与到和歹徒的搏斗中。”
“大伙齐心协力制服了3名歹徒后,乘警把绳子、手铐和军用匕首拿了出来,剩下的歹徒一看到警械,反抗能力顿时弱了一些,他们挣扎着向驾驶舱方向冲。有两名乘客看出了歹徒的意图,提前挡在了舱门口。歹徒们肯定是想冲进驾驶舱,挟持机长,把飞机开到其他地方,或造成机毁人亡的惨剧。这时大家发现了歹徒的意图,就一拥而上把剩下的3名歹徒也制服了。6名歹徒被制服以后,飞机上的乘客鼓起掌来,就像打了一场大胜仗。紧张的神经松弛下来后,我才发现自己受了伤,身上溅满了鲜血。飞机着陆后,我看到机场内公安、武警、特警已经是严阵以待。待飞机停稳后,大家又配合民警把歹徒一个个押下飞机,交给了武警。”王希刚平静地叙述着制服劫机歹徒的经过。
相信中国公民都会这样做
王希刚下飞机后,便配合公安民警去做了笔录。当晚21时,航空公司又调了一架专机,把他们送到乌鲁木齐。之后,他就转机回到老家。
回到家,王希刚一直忙着做农活,向父母都没有提起过勇斗劫机歹徒的事。直到7月1日,王希刚连续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法委和组织部打来的电话,说要授予他 “反劫机勇士”称号。这时,王希刚的父亲王学军才知道,自己的儿子干了一件了不起的事。
王希刚说:“对于表彰我觉得无所谓,咱也不是图什么,这些事都是应该做的,换谁遇见这种事,都不会袖手旁观。我曾是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虽然已经转业,但在部队受党的教育这么多年,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侵害的时候,我有责任挺身而出,我相信每一个中国公民遇到这种事都会这样做。我没有给咱山东人丢脸,也没有给咱家乡人民丢脸!”
7月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举行表彰大会,授予王希刚等10名乘客“‘6·29’反劫机勇士”称号,记个人一等功。王希刚收到邀请,因为路途远又值农忙而没有去,让和田盛达矿业公司负责人代为参加。7月10日,盛达矿业公司负责人打来电话说,已经把奖章和奖状寄回菏泽。
当记者问他以后的打算时,王希刚说,家里的孩子还小,父母的年龄也大了,都需要照顾。以后不再出外打工了,准备在老家找一个踏实点的工作,以便能更好地照顾家人。
记者 时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