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早7点50分,记者赶到了时楼镇,见到了朱喜迁。听说记者来访,他高兴地和我们聊起来。朱喜迁的宿舍是一间屋子,一张板子床,一张办公桌,桌上放着他工作的笔记本电脑。他一边和记者聊,一边洗刷。朱喜迁说,昨天他很晚才休息,不断有蚊子在“侵袭”,说话的同时,他伸出两只手让记者看,拍蚊子的血迹还留在手上。他调侃地对记者说,“这手上留下的都是我的血!”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8点,到吃早饭的时间了。我们跟随朱喜迁到了镇上的食堂,一碗稀饭,一份咸菜。记者问朱喜迁,以前在家也吃这样的饭吗?他笑着说,“都是农家的孩子出来的,啥苦没受过!吃这粗茶淡饭,越吃越香!”
8点30分左右,朱喜迁骑上自行车下村了。我们一路同行,来到了距离该镇最近的常李庄村。驻村“第一书记”孙涛正在村两委大院内,和几个村民交谈。通过旁听,我们得知,该村村头的一座桥,年久失修,桥中间出现了一个窟窿,行人不注意可能要出危险。为引起行人的注意,避免出现交通事故,孙涛和村班子其他成员在桥的窟窿处立起了一块石板,写到“此处有窟窿,请注意安全!”的字样。这总不是个法子啊,总得要解决,孙涛和村班子成员在商讨修桥资金筹资办法等。
离开常李庄村,我们来到马楼村,驻村“第一书记”梁成海在田地里和村民一起浇山药。没有见过山药秧苗的“第一书记”梁成海问这问那。见到朱喜迁到来,村民主动和他打招呼,亲切地称为“老朱”。老朱和梁成海一起来到村里,进村入户,和村民交谈,村里还存在哪些困难,村民有哪些想法,老朱一边听村民说,一边记录。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中午,村民想挽留老朱在家吃饭。朱喜迁还是坚持离开了常李庄。他说,“我们尽量不给村民添麻烦,我们是来为群众办事的!”回到镇上,我们一起在食堂就餐。
下午2点30分,小憩了一段时间的朱喜迁醒来后,通知其他五位驻村
“第一书记”开会。他说,通过
最近一段时间的调查走访,我
们开会汇总一下,村里还存在
哪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村民有
哪些企盼。在总结会上,五位
驻村“第一书记”都纷纷表态发言,各自把村里的情况向朱喜迁汇报。并递交了工作计划。
晚上,在朱喜迁的办公室内,他仔细阅读每一位书记的工作计划,一直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11点的钟声敲响,朱喜迁该休息了,躺下后的朱喜迁怎么也睡不着,屋后坑塘内的青蛙声叫个不停,他一边细听,一边和记者说,这青蛙的叫声真美妙,真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好久没有听到青蛙的叫声了。诗意大发的朱喜迁翻身起床,拿起笔写了起来。“蛙声四起,卧床静听,似催眠曲,唱响丰收年,辗转难寐,忧百姓生活,彰显党员无私情怀……”
通讯员 李仁启 记者 王富刚
市技术监督情报所
:
做好商品条码应用促发展
本报讯 (通讯员郭慧)今年以来,市技术监督情报所创新工作思路,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商品条码应用知识,促进了商品条码管理工作的开展。
一是举办各种大型宣传活动,普及条码知识。该所结合消费者关注食品安全情况,在全市大型商场等公共场合举办商品条码知识宣传活动。
二是利用电视、报刊等宣传渠道,大力宣传 《商品条码管理办法》,宣传贯彻《商品条码国家标准》,让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商品条码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尤其是要让生产企业感受到商品条码在产品销售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变被动使用商品条码为主动申请加入中国商品条码应用系统。
三是深入企业,上门走访服务,提高条码系统成员续展率。该所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情况,组织人员到企业对商品条码的应用进行指导。
四是配合质量监督执法部门,努力做好市场监督抽查工作,把好商品条码质量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