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黄石(简称田黄,本文指福建寿山田黄石)的收藏,受到社会上层、富豪、企业家、收藏家的追求和热捧,是因其自身的天然价值、文化内涵和所代表的高贵符号、身份象征。鉴于此,即使有收藏细胞的普通民众,也是梦寐以求,见之眼开,闻之颜开。笔者学习田黄的知识多年,从王敬之等专家老师的著述中得到指引和启发,又通过接触实物,有以下管见:
据专家考证,对田黄的珍视,始于明代。清初地方官将田黄作为贡品,特别是受到乾隆皇帝的青睐,身价陡增,登上“石帝”的宝座,便有了“一两田黄三两金”之说。而今,以克论,更是动辄上万,高则十多万,同比黄金,则按翻翻,翻数番计了。
田黄的文化内涵,资源稀缺不说,仅从其自身的天然价值而论,即使再翻,也理所当然。之所以称为 “石帝”,是针对印石类而言。相对宝石而言,又称为“软宝石”。笔者认为,田黄的出身是田,成就是黄,而特性(或称个性)是软,如同从民间选进宫的皇妃成皇后。从这个意义和宝石类的广义讲,田黄称为石妃或石后,更为合适。这样,实际上是把田黄的地位放大了。从“人性化”、“人格化”的角度看,田黄也更有一种阴柔美,软即柔,具有温柔妩媚、心仪可爱的女性之美。她虽不比钻石、宝石、翡翠、和田玉的硬度,但软的可贵,软更难得,软宝石更稀缺。人类需要钢铁,也需要水,甚至更需要水。在宝石界,我们决不能唯硬独尊。
田黄石的鉴定,需要用仪器观察,分析其地质结构和纹理布局,这对一些收藏群体来说,很不方便。通常从“三形”、“六德”上来辨别。“三形”是指“皮、格、纹”,“六德”即“温、润、细、腻、凝、结”。
细:就是矿物颗粒很细,质地细腻。
腻:是肌里油溢,用手稍微摩挲一会儿,就像往外冒油一样,有如油之欲滴,并且手感有黏性,就像油搌布沾手一样。
温:是指如玉之蕴,有宝气,有温馨之感。
润:是指石质滋润,在手里握一会,就会布满细小的水珠,有如露之欲滴。
凝:就是凝灵,有一种通灵感,呈半透明的冻状。
结:就是光泽好,有滑感,触摸如婴儿肌肤。
以上“六德”是收藏界公认的标准。此外,笔者还对田黄的“细”与、“结”,另有感观和理解。“细”就是软,“细”是软的实质,软是“细"的表现。凡质地纯正,结构细密的物质,往往具有软化的一面。材料好、火候到的宝剑,经过千锤百炼,柔韧而有弹性,可“化作绕指柔"。金子越纯,硬度越低,四个“9”的成色,软到牙齿可以咬动。古代说的“细软”,是指钱财和值钱而又轻便的东西,也包括绸缎。绸缎当然是上等高档的织物,如果是粗糙的布料,或其中加入粗糙的纤维,肯定就不“细软”了。田黄用指甲轻划,会划出白粉末,出现划痕,这正是“软性”的见证。如果以此对她否定,恰是不识田黄真面目了。
“结”包含洁,就是洁净。田黄独有“洁身自好”的特性,能够自我完善(修复)。田黄有灵性,通人性,聚人气,又需人气。因为在稻田里二次生成,经过水的滋养,“脱胎换骨”。走出田间,仍需要保持水的“本色”。如果长期弃之一旁,任其干燥,就会出现干裂,“反碱”。即便如此,一旦经过把玩,保养,仍能恢复美貌,甚至有磕碰裂缝之处,也能自动弥合,包括划痕,经过摩挲,还会找平,而其他宝石硬玉之类则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