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同事、朋友谈到对此人的观感,大多数人承认他行善的成绩,但怎么都对他喜欢不起来,距离偶像,那就更是十万八千里了。
为什么?“大概是因为太过高调,有沽名钓誉之嫌吧。”同事甲说。“他的行事风格总给人的感觉,求求你表扬我,也太饥渴了吧。我就偏不表扬他。”同事乙说。
既然跟雷锋有关,必须谈雷锋精神。“小朋友,谢谢你,你叫什么名字”“我叫红领巾!”其实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雷锋精神的精髓之一——做好事不留名,最多写在日记里。而那位太过高调的慈善家,问题出就出在了这里。精神境界上与“红领巾”一比,高下立分。
话说回来,对于被表扬的饥渴,说到底是种虚荣心,不仅是他,每个人都有。我做了好事,你怎么能不知道呢?
在我看来,对于做好事这件事情来讲,留不留下名字,被不被人记住都是个形式问题。高调行善也好,暴力慈善也罢,他总是在做着好事。世人不喜欢、不欣赏的无非在于他做好事的形式不够美,然而形式美不美,真的那么重要吗?
在中国人看来,形式一直是重要的。古人说“存为善之心,不必邀为善之名”“善欲人见,不是真善”等等,这种对于动机的质问和追求,无疑是中国人的传统。正因此,在大多数人看来,乞丐捐款令人心灵震撼,富人即使裸捐了,最多是句“不错”,言下之意,就该如此。
形式这个问题,关乎外围人的心理感受,而对于受助者来说,结果才最重要,形式不过是个花架子。但鉴于外围人数居多,人言可畏,如今连高调的企业家也将龙年定位“低调之年、反思之年、休息之年”,立志在未来两到三年的时间里,减少八成媒体曝光率。
其实,雷锋活不过来,也不是人人都能做。既然大家距离雷锋的境界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那么在成为雷锋之前,多做点好事才是王道,留点虚荣心又有何妨。
新华社南京2月26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