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菏泽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是干事创业氛围最浓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这是刚刚闭幕的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对过去五年作出的科学总结和判断。这个总结和判断符合客观实际,反映了菏泽发展的真实情况,代表全市人民共同的生活感受。客观评价过去的五年,全面把握、深刻理解这五年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和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对于我们学习贯彻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更好更快发展”,乘势而上,跨越赶超,奋力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过去五年,我们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真抓实干,面对各种困难而不退缩,历经各种考验而不懈怠,顽强拼搏,奋斗不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地区生产总值已由2006年的556亿元增加到1440亿元,增长1.6倍,总量在鲁苏豫皖交界地区9市列第2位;地方财政收入由30亿元增加到111.5亿元,增长2.7倍,总量在全山东省前移3个位次,在9市列第2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6658元、7119元,增长8521元和3639元;三次产业比由2006年的29.9∶44.5∶25.6调整到15.8∶53.4∶30.8,二三产业占比提高了14.1个百分点;去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7.5%,比2006年提高9.4个百分点。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因为科学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望,也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赶超的根本保证,我们必须时刻牢记、自觉践行。要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科技进步,创新发展模式,搞好节能减排、集约用地和环境保护,为960万父老乡亲守护好这片蓝天、碧水、净土,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广阔空间。否则,我们在发展中就会遭遇挫折、蒙受损失、留下隐患、遗祸后代,我们就是历史的罪人,菏泽就毫无希望。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高点定位。“快”与“慢”、“好”与“差”是横向比较的结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县乡之间竞争不可避免,赶超才有希望。欠发达地区确立高远的发展目标,是改变欠发达面貌的开始。这个目标只要被广大干部群众所接受,就能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奋发图强,推动这个区域迅速崛起。创先争优、争先进位、争创一流,应当成为我们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共同追求、评判绩效优劣的主要尺度。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重点突破。一个地方,只有将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在决定胜负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使其率先突破,才能带动其他、搞活全局。菏泽欠发达的主要原因在于二三产业尤其是工业发展滞后,因此我们过去五年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紧紧抓住工业化、城镇化不放,抓住大项目建设不放,抓住招商引资不放,抓住优化环境、强化载体不放,路子越走越宽阔。在这方面,我们既有经验,也有教训,应该牢牢汲取。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机制创新。我们改变一般号召、正常分工、常规部署的传统做法,实行市县几大班子成员分包基地、产业和重点项目,实施年度县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坚持按季对大项目建设现场观摩,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提拔、重用、表彰政绩突出的有功人员,有力地激发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践反复证明,有责任制才有责任感。只有在制度和机制层面进行创新,才能为一个地方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真抓实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回首既往,菏泽每一方面的变化,都渗透着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汗水;每一项重大成果,都凝聚着菏泽儿女的艰苦付出。为什么过去五年我们发展快,说到底是因为我们干得比别人多、比别人实、比别人累、比别人苦。困难不足惧,苦战能过关。只要我们扑下身子,埋头苦干,攻坚克难,菏泽必将继续充满生机活力,打造高地的目标必将如期实现。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从严治党。发展好菏泽,关键在党,关键在各级班子,关键在党员领导干部。过去实践充分说明,坚持从严治党,令行禁止,牢记宗旨,勤政为民,廉洁奉公,我们党组织就有希望、就有凝聚力,人民群众就信服、就跟我们走。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把功夫花在党建上,把力气花在班子建设上,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出实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核心和战斗堡垒,使广大党员成为建设全面小康的先锋模范。
弥足珍贵的经验,是一笔精神财富。五年的丰富实践告诉我们,我们要把这些宝贵的经验运用到实现今后的发展目标上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和衷共济,执著攻坚,让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的宏伟目标变成活生生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