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9日 星期四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A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新玉老人的养殖情结
      李新玉家住牡丹区万福办事处潘刘庄村,他家的庭院坐落在村庄的最西头。记者在办事处宣传委员张洪伟的带领下,走进了李新玉的家,院落占地约有四分,三间砖瓦结构的堂屋有点低矮、破败,厨房在靠院墙搭的棚子下面,院墙低矮或者有豁口的地方用玉米秸秆堵着,家庭经济情况水平一般。可是李新玉的庭院里种着花草、石榴树、桃树等,他的院子一多半被养殖貉的棚子占了,棚子下面是一个个养貉的铁笼子。

  李新玉老人今年68岁,黑红的脸上刻着深深的皱纹,透露出老人生活的沧桑,老人耳背,采访时要趴在老人耳朵上,大声喊话他才听得到。

  村干部刘百顺告诉记者:“老李以前在公社的供销社食品站上班,后来供销社垮了,老李没有什么别的本事,年龄也大了,就回村里来了,可是他的档案年龄小,按档案年龄,老李还需要7年才能退休。老李是个老实人,俩孩子一个都没有带出来,都在家种地、打工,日子都还过得去。”

  记者:“李大爷,你是什么时间开始搞养殖的?”

  李新玉:“退了休在家闲着没事,就开始养貂,貂难养,貂是一年繁育一窝,貂的发情期是在4月份,时间性强,漏配了一年就瞎了。一只貂,一年的成本大约100多块,开始养时,皮子的行情还可以,后来发生了经济危机,皮毛行情不是很稳当,就断断续续养了几年,也没发了财。后来又养了两年狐狸,咱信息不灵通,行情知道得晚,养的数量也少,没有规模,好行情的时候没有抓住,没赚到大钱,再准备扩大规模时,行情不行了。”李新玉老人脸上写满了无奈。

  记者:“李大爷,你这不是又开始养貉了吗,你现在的体力跟得上吗?”

  李新玉:“我的体力是没事,主要是在家找点事干,人要是闲的时间长会闲出病来。去年听菏泽的朋友说养貉容易,去年我就要了几组,一组是一公三母,今年繁殖了60多只了。貉吃杂食,冬天一天喂一次就可以,貉在冬天处于半冬眠状态;貉的繁育率、成活率都很高,6只母貉就繁殖了50只。”

  记者:“李大爷,现在皮子的行情怎么样啊?”

  李新玉:“去年一张皮子卖380块,今年听说出口行情不是太好,估计比去年也好不哪去。我养的少,就当玩了,赔赚对我来说没大影响。”

  李新玉老人是个有着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了,他在农村继续过着他那恬淡的生活,一如既往。 记者李玮 通讯员李德安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时事新闻
   第A04版:社会生活
单县创业发展劲头十足
曹县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定陶高点定位明晰发展思路
2012新年戏曲音乐会隆重上演
市开发区围绕主导产业做活大项目建设文章
我市60辆新能源公交车上路
李新玉老人的养殖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