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
事
1991年,辛亥革命90周年来临之际,原菏泽市政协文史委的几位同志就曹州辛亥革命人物专程赴济南访问了山东大学历史系王先进教授,王先进教授就曹州辛亥革命中的4个重要人物谈了3个上午,这4个重要人物依次是王鸿一、彭占元、宋绍唐、刘汉晨。
谈到刘汉晨时,王教授特别指出:“刘汉晨先生与他父亲刘元亨一样也是清朝的秀才,后来参加了同盟会,在菏泽积极从事推翻清朝的活动。”同时还称赞刘汉晨“也是参加菏泽辛亥革命活动的知名人士”。 这充分说明刘汉晨在曹州辛亥革命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辛亥革命后,刘汉晨担任了曹州中学校长,年仅27岁。1946年秋,赴南京参加国民政府考试院举办的中华国医师大考,获“国医师”称号,当时获此殊荣者全国仅30人。晚年,刘汉晨主要在家乡从事医务活动,中医著述颇丰。1964年病逝,享年80周岁,为当年曹州同盟会组织主要成员中寿命最长之人。
里籍、家世、求学及入盟反清
刘汉晨名文卿,字汉晨(一作汉辰,又作汉臣),号镜如,1885年4月3日(清光绪十一年二月十八日),出生于菏泽县城内成塘街 (今菏泽市牡丹区道碑东街东段)。祖父刘朝丰,因曾任鲁西南长枪会刘占考部堂主被清政府定为钦犯而逮捕,在解京途中病故。父亲刘元亨,字象乾,因幼年时生父刘朝丰为清廷所害而怀愤抑郁。
稍长,刘汉晨开始发愤读书,考中过秀才,后又取得廪生的功名。此后,他以授课获得微薄的收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他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直到民国初年还在私立南华小学任教,并担任过该校校长。据曾跟随他读书的山东大学历史系王先进教授后来回忆:“刘汉晨的父亲刘象乾老先生是我的老师,我在私立南华小学读高小时就住在他的屋里。他是清朝的秀才,也是一位廪生。……刘象乾老师曾当过南华小学的校长,给我的影响很深,直到现在,我写字还是模仿刘老先生的字体的。”
由于家庭困难,刘汉晨童年时代常以红薯、萝卜充饥。家庭的不幸,使刘汉晨自童年时便产生了对清廷的憎恨。刘汉晨自幼聪颖,因受父亲的影响而喜读书。1891年(光绪十六年),刘汉晨6岁那年,奉父命入塾读书,因刻苦好学,学业在伙伴中常名列前茅。他的父亲刘元亨非常喜欢这位聪明好学的长子。
12岁那年,刘汉晨考中了童生,这在当时也是难得的和少见的。据山东大学历史系王先进教授讲:“刘元亨很喜欢刘汉晨……刘汉晨的文才很好,12岁就考中了秀才,名为幼童秀才。考这种秀才,年龄不超过12岁,考试科目为背诵 《五经》,只要能将《五经》背诵下来,就算中了秀才,刘汉晨就是12岁熟背《五经》中秀才的。他是刘象乾老师的长子。”16岁时,刘汉晨又考中廪生,并被选送进入曹州学宫读书。清颁布 “壬寅学制”(1902年)后的第二年(1903年),刘汉晨18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入山东优级师范学堂。一年后,因学业成绩优良被选拔为官费留日学生。父亲刘元亨闻讯,即赴省城面见学台,以“文卿系长子,寄望毕业放官,奉禄养家”等由,“恳请学台免去刘汉晨的留学资格”,遂被批准。刘汉晨自幼孝顺,虽有东渡求学之心,至此也只好作罢。
1905年,刘汉晨20岁时从优级师范学堂毕业,被巡抚委任为濮州 (今鄄城县)督学(疑为劝学员长)之职。是年8月,清政府诏令全国 “立停科举,以广学校”。同年,家父友人王鸿一于菏泽、郓城乡间收编土匪,创办自新学堂。至秋,王鸿一因创办自新学堂之事失败,遭到社会舆论攻击,知府丁镗(字云樵)欲将其治罪。王鸿一遂致信刘汉晨,请其斡旋,至年底方无事。
1906年,留日学生因受孙中山先生同盟会影响,多次举行反清活动,清政府遂勒令全部回国,菏泽籍学生先后归来。时值留日早已回国的同盟会员王鸿一正准备筹办一所中学堂,这批具有新思想的留日学生宋绍唐等人便与他一起在城内江西会馆(今解放大街北段17号)院内办起了一所曹州普通中学堂。据记载,这批留日学生中的代表人物有张映竹(字子安,菏泽人)、彭占元(字青岑,濮州人)、宋绍唐(字尧臣,菏泽人)3人,另外还有韩德凝、吕秀文、韩季和等人。他们在日本时先后加入同盟会。
山东同盟会支部建立后,张映竹受权组建曹州同盟会组织。经一段时间的组织筹备,大约在1906年冬季到1907年夏初之间,张映竹在王鸿一、彭占元、宋绍唐等同志的协助下,终于正式建立起了曹州同盟会组织。张映竹为负责人,而王鸿一则是该组织的灵魂人物。刘汉晨在1961年的回忆也说:“曹州同盟会负责人虽是张子安〔映竹〕,但因王鸿一社会影响较大,遂成为曹州同盟会的实际首领。”经张映竹、王鸿一等人的引介,刘汉晨于1908年初接受了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正式加入了同盟会 ,从此,“便在菏泽积极从事推翻清朝的活动”,并很快成为曹州同盟会组织的骨干人物。
执教曹州府官立中学堂
曹州同盟会组织成立后,以普通中学堂为基地,不断向官办曹州中学堂、高等小学堂开展工作,宣传“反对封建”、“自由平等”、“建立共和”等革命思想。当时的官办曹州中学堂名为新式学堂,却实在是没多少新的色彩,虽已两易校长,也只是形式改变,仍是旧学内容为主。王鸿一为扩大新思想领域,壮大革命力量,决心争取曹州中学堂堂长之职,遂一面多方活动,一面让刘汉晨向知府丁镗保举,终于在1908年春出任曹州中学堂堂长 (即后来的校长)。王鸿一抵任后不久,便要求刘汉晨回菏泽帮助他改变曹州中学堂的面貌。至1908年冬,刘汉晨终于辞掉濮州的督学之职,回到故乡菏泽。
1909年春节后的3月上旬 (农历二月初),刘汉晨正式进入曹州官办中学堂担任文科教习(教师),是年他正好24岁。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在不久之后的一次校务会上,刘汉晨向王鸿一提出自己的主张:“欲改变曹州中学之面貌,必须改变学生之成份。欲改变学生之成份,必须改变曹州中学之招生办法。”王鸿一非常赞同,当年即改以前各县选送学生的办法为公开招生,考试入学,并增设了一个班。是年冬,王鸿一欲再次去乡间收编土匪办自新学堂,经与刘汉晨商定,于寒假时辞退校长职务,将曹州中学发展革命组织等事悉委于刘汉晨。按王鸿一的计划,本打算让刘汉晨接替校长,只因刘汉晨考虑到自己前有督学身份,日后王鸿一有事与官府交涉还得自己出面,不能像他那样表现过激,便没有同意。于是,曹州中学堂堂长改由张会闵接任。此后,刘汉晨选择爱国思想强烈的诗文,如屈原的“离骚”,辛弃疾的诗词等,来充实、丰富教学内容,启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并发动学生与革命气氛较浓的普通中学堂的师生加强往来。
就这样,刘汉晨在曹州府官立中学堂前后执教3年多的时间。在此期间,他与其他教员中的同盟会员一起,在曹州府官立中学堂广大师生中开展了大量工作,发展了一大批同盟会员,壮大了革命阵营。据史料记载:经过刘汉晨等人的组织发动,到辛亥革命前夕,曹州府官立中学堂三分之二的学生先后加入同盟会。从而为迎接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必要的准备。
参与组织革命团体——“尚志社”
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随着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成立一个比曹州同盟会组织规模更大的革命团体的时机逐渐成熟。在这种情况下,刘汉晨与王鸿一等曹州同盟会组织的主要成员决定成立新的革命团体——“尚 志社”,以此领导并推动曹州府地区的革命运动。于是,经过一番细心筹备、联络与组织发动工作,辛亥革命时期鲁西南地区著名的革 命 团 体——“尚志社”便在普通中学堂秘密成立了。刘汉晨所在的曹州中学堂的进步师生,与普通中学堂的师生大部分都是“尚志社”的成员,并由最初的50余人又逐渐发展到80余人。
参与组织“尚志社”是刘汉晨辛亥革命时期“在菏泽积极从事推翻清朝的活动”中的一件大事,故对“尚志社”成立的具体时间有必要做些说明。对于“尚志社”的成立时间,以往一些有关史料的记载并不一致,一般说来,大致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说成立于武昌起义爆发后,尤其刘汉晨先生的《曹州辛亥革命回忆录》等文称“尚志社”不仅成立于武昌起义爆发后,而且更具体说是在武昌起义爆发后的曹州“龙厅会议”之后甚至是1912年初“寒假”期间的“腊月初旬”或“腊月中旬”。第二种说法是说成立于1911那年辛亥革命爆发之前。
笔者不同意第一种说法,而是倾向于第二种说法。因为在笔者看来,第二种说法更有说服力。理由如下:
第一,形成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由同盟会山东主盟人之一、国民党元老丁惟汾等纂修的 《山东革命党史稿先烈传》一书中的《孙屹传》即有记载说:“(孙屹)清末肄业曹州公立中学,鉴清政不纲,密集学子同志者组‘尚志社’,以挽救颓势。辛亥革命起,〔孙〕屹于十月初间率同学桑子贞、黄竹庵等六人赴单县运动革命,…”孙屹也是参与组织成立“尚志社”的主要成员之一,他的传记说他参与组织的“尚志社”成立于“清末”,且还是“辛亥革命起”之前亦即武昌起义爆发之前,明确说明“尚志社”的成立应该是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之前。由丁惟汾等人纂修的《山东革命党史稿先烈传》与《山东革命党史稿》一样,均属研究山东地区辛亥革命史和山东地区辛亥革命人物的最宝贵、最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书中的记载应当是相对可靠的、也是相对可信的。
第二,当代文史学者王锡亮、谌耀李、许平安等人亦持类似说法:
⑴王锡亮《王鸿一先生传略》一文即记载:“〔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他〔王鸿一〕发动〔曹州府属〕十一〔州〕县的进步人士在菏泽城龙厅开会,成立‘尚志社’。一方面鼓励学生分赴上海、徐州等地参加国民革命军,一方面在本城起事响应,以推翻清政府。”、
⑵谌耀李《多渠道兴学育材的王鸿一先生》一文与上述王锡亮说法有相似之处:“〔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王〕鸿一先生组织曹属各〔州〕县中、上层知识分子,在菏泽〔普通中学堂〕成立了‘尚志社’,有目的的奖掖有志青年到武汉、上海、徐州等军〔事〕家必争之地,投身于孙中山、黄兴所领导的‘推翻满清,建立民国’为目标的民主革命。”
⑶许平安先生所撰《王鸿一》一文亦载:“辛亥革命前夕,由于革命党人的多方营救和迫于革命浪潮的高涨,清政府释放了王鸿一。他出狱后,不但没被吓倒,革命意志反而更加坚定。他联络曹州籍同盟会员彭占元、宋绍唐、张映竹等人,在曹州组织了从事反清活动的革命组织‘尚志社’,积极从事革命活动。”
第三,今人新修《菏泽地区志》(第23编《人物·宋绍唐》)也同样认为“尚志社”成立于“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前夕,宋绍唐在菏泽龙厅街【普通中学堂】与王鸿一等联合曹州所属十一县组织尚志社,准备在菏泽〔发动〕武装起义响应革命。”
基于上述理由,笔者不同意传统的将“尚志社”成立时间说成是成立于武昌起义爆发后尤其是“龙厅会议”之后的一般说法,而是倾向于将“尚志社”的成立时间确定为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之前夕的说法。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