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水务局副局长倪斌介绍,施工现场是东明县2011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小麦产业项目,项目区控制耕地面积4.61万亩,衬砌斗级渠道9条,总长18.04公里,设360个分水口,修建桥涵闸等配套建筑物449座,总投资3515万元,实施后可新增灌溉面积2.1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45万亩。
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小麦产业项目区是东明今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一部分。经过去年百年一遇的大旱之后,东明县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把农田水利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建设、民生工程结合起来,着力实施7大重点水利工程,全面提升水资源调配、供给能力。目前,全县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累计完成土石方553.43万立方米,投资4791.6万元,分别占计划任务的93%和91.79%。
水利设施建设最主要的是资金来源,为破解资金瓶颈这一难题,东明县按照“政府投入为主导、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思路,不断创新投入机制,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新路子。通过宣传发动、算账对比等形式,引导农民参与水利建设,形成了向上级争取资金,财政计划列支和群众集资兴建等多种形式共存。小井乡乡长石英豪说,今年,该乡冬季水利工程总投资207万元,乡财政负担145万元,占70%,受益村通过“一事一议”和群众投劳折资负担62万元,占30%。
小井乡是东明县水利会战的主战场,这几天,陈里屯村党支部书记陈留善正忙着规划挖沟、修桥、建闸的施工方案,因为他是“土专家”,所以村里引水渠道、开口地点都需要多年实践经验才能解决。
按照“建管并重”的原则,东明县积极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村办工程,按照“谁受益、谁投资、谁管理”的要求,搞活小型水利设施的管理权和经营权。宜群则群、宜公则公,建立群众参与、村委带动、乡镇水管站统筹的管护体系,确保工程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全县形成了乡镇有重点、村村有工程的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