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与科技“联姻”。单县在村党支部班子中培养了1200多名农技员;选拔186名“双带”能力较强的村党支部书记聘任为科技特派员,形成了技术服务型、技术入股型、承包基地型、产业协会型等新模式,带动群众共同致富。目前,单县科技型干部累计帮助农民群众实施科技项目124个,融资达3000多万元;建立示范基地86个,辐射带动科技示范户2200多家。
先进村与落后村“联体”。单县结合“南桑、北蒜、西芦笋、东山药”四大经济板块特色,采取依托现有共同产业“联村”,壮大产业规模;立足产业优势互补“联村”,提升产业档次;围绕共同发展目标“联村”,培植主导产业,建立以“壮大共同经济产业,发展共同经济利益”为特点的产业共同体,壮大集体经济。目前,全县共发展“联村”323个,其中产业联合型共同体97个,就地转移劳动力2400多人,13个落后村一跃成为先进村。
机关干部与农民群众“联手”。单县选拔700多名有科技专长的县、乡镇(办事处)机关干部到502个行政村任特派员、兼任“两委”班子副职,帮助村干部和群众理清发展思路,解决焦点问题,化解矛盾纠纷,每人联系3户以上困难群众,结对帮扶。迄今,已解决制约发展问题和群众矛盾纠纷1200多件。该县交通局干部深入终兴镇朱双楼村,与7名老党员、老干部、老先进结成互助对子,成立了“夕阳红护路队”。他们为护路队配备了修路工具,老人们义务修桥补路,确保本村周围共计30公里的乡村柏油路畅通无阻。“有交通干部的参与指导,我们干得更有劲了。”老党员、护路队长朱启舜激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