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振民青年时曾经在单县师范学校教过音乐,在音乐方面略有精通。1995年葛振民离休在家,一些爱好音乐的老干部们组织了一个老年合唱团,邀请他做音乐指导,开朗热心的葛振民便义不容辞的参与到其中。1998年,我市的老年大学成立。在葛振民的带领下,这个老年合唱团成为了老年大学音乐班的第一批学员,他被推举为班长。
老年大学的教员都是从大学里邀请来的年轻教师。大学里的音乐课主要是以理论为主,比较单一,而有一定文化底蕴的退休老干部,他们对音乐的要求较高,这让教员犯了难。葛振民在老年大学年纪最大,所有人都尊称他为葛老师。因此葛振民也成为了联系教员和学员们的纽带。音乐班的学员们都喜欢把自己的想法说给葛振民听,在他的协调下,拉近了老师和学员之间的距离,音乐班学员之间的关系也很融洽。在学习之余,葛振民用心地收集每届学员们的意见,把老年大学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心得体会写成了组织材料,得到了学校的重视,这对老年大学的教程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
“老年大学是一个新事物,没有统一的教学经验,我的一点小小付出,能为老年文化事业做出点贡献,感觉有了成就感。”葛振民自豪地对记者说。葛振民的付出,应验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句话。葛振民创作的老年教材获得了省老年大学协会分课教学研究会材料奖,创作的一首歌被老年大学定为校歌。“有了你,我们做什么事就像有了扶手,我们放心!”一位老学员开心地唱了起来。
在葛振民的熏陶下,两个女儿退休后也跟随他在老年大学学音乐,和葛振民成为了同班同学。“我们家里现在是四世同堂,爸爸,好说好笑好唱好玩,我们整个家在他的感染下也阳光了。”葛振民的儿媳妇说。孩子们都非常支持他的老年事业,葛振民卧室里的二胡、电子琴、风琴都是儿女们为他准备的,每当他演奏乐器的时候也给全家带来了欢乐。葛振民的床头边有各种各样的乐谱、杂志等摞得像个山。“离休时花眼只有100度,现有我的花眼已经上升到了500度。”葛振民指着一堆书笑呵呵地说道。
葛振民用热情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虽然有点累,但心情是高兴的,内心得到了满足。葛振民告诉记者,希望和他一样的离退休老人都能从家里走出来,像他一样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开创自己的老年事业,让牵挂父母的孩子们安心工作。
记者 彭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