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03日 星期五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A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邻里和睦:考量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本报记者 孙克勤

  最近一段时间,本报编辑部陆续收到一些读者来电,反映邻里相处中的一些矛盾和苦恼。比如,家住菏泽市中原路某小区的许女士反映,她所居住的楼层,每天都有人打麻将到深夜,吵吵闹闹的,使她很难入睡。她想报警,又怕日后和邻居不好相处。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记者检索“中国菏泽网”,发现网民对这类问题的发言也十分踊跃。那么,新时期应如何处理邻里关系?记者在现实中和网上都作了调查。

  中年妇女李晓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如今的楼房不像以前的平房,邻居们可以互相串门聊聊家常。现在经常是“铁将军”把门,有时住了好几年,都不知道对门邻居的姓名、工作等情况。同住一栋楼的邻居见面时能点点头、打个招呼已经算不错了。还记得以前在农村,左邻右舍谁家做了好吃的都邀上邻居一起吃,哪家有困难大家一起出力帮忙。然而,近几年这种和谐融洽的气氛逐渐淡了。针对有些人晚上大开音响或通宵打麻将而影响邻居休息这种情况,李女士认为,首先,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多为他人着想,多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会不会影响到别人。当自己的行为妨碍了邻居,引起邻居不满时,就应认错改错。

  个体经营者刘女士说:每个家庭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上大大小小的困难,这就需要邻里之间互相帮助,能办到的事情尽量帮忙。就拿自身来说,一天夜里,刘女士81岁的老母亲突发急病,这让她措手不及,一时乱了方寸。这时,邻居纷纷伸出援手,有人帮忙打电话叫救护车,有人帮忙把老人扶下楼来,有人帮忙把老人送到医院。在大家的努力下,老人转危为安。“现在邻里关系淡漠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邻里之间乐于助人的意识淡薄。如果每个人都能对别人多一份信任和友善,当邻里之间需要帮助的时候,能伸手帮助别人一把,邻里关系将会变得和睦融洽。”刘女士观点明确。

  网友“贵在坚持”:孟子说“乡里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邻里之间那种友善相处,有难相互扶持,很让今天置身于钢筋水泥之中的都市人神往不已。我十分怀念以前邻里之间那种亲密无间的融洽。记得我小时候,经常挨家串门,你来我往很是热闹。可现在,一扇门,一堵墙,一幢楼,就像一道鸿沟,隔断了邻里间的欢乐。楼道里遇见,别说问候,淡淡一笑也成奢望。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中,我们似乎失去了什么东西。

  网友“仰望星空”:现在大家都是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邻里间真是很少来往。我住在老公公司的公寓,平日与隔壁的两户同事仅是遇见时点点头而已,再没有进一步的往来。现在的孩子也很孤独,除了在学校还有同学玩,回到家后就没有玩伴了。不像我们小时候,一个单位的大院,大人们经常会串门,小孩们更是整天堆在一起玩到要大人们揪着耳朵往家撵。

  网友“独来独往”:去年,我妈在我家住的时候,和一个南方的老太太打得火热,尽管我妈说的普通话不标准,但绝对不影响她们交流,这样不仅让留守家园的老人没了寂寞,生活也增添不少情趣。我觉得小区里每栋楼应该定期举行茶话会,一个月或两个月一次,给大家搭建一个沟通的平台。

  网友“宋国散人”:以前我也觉得小区里邻里关系很淡漠,但自从我家多了小宝宝后,我经常带孩子在小区里散步、游玩,慢慢就认识了不少同样带着小孩的邻居。大家互相交流经验,带着孩子串门、一起玩玩具、去公园。其实,平时大家都缺乏主动,热心肠的人还是很多的,大家心底都希望有一个融洽和睦的邻里关系,反而是还不会说话的孩子帮我们搭建了沟通的平台,看来我们该反省一下自己,邻里关系的阻隔都是我们自身原因造成的。

  记者记得,美国社会学家埃尔在《社区文化》一文中说:“社区的文明不仅在于建筑的美化、环境的整洁,更主要的是从邻里的关爱程度予以考量。”邻里相处,和睦最重要。只有邻里关系和谐了,才有关爱,才能让大家沐浴在互帮互敬的温情里。古语说:“远亲不如近邻。”信哉!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时事新闻
   第A04版:社会生活
   第A05版:都市生活
   第A06版:经济博览
   第A07版:文化
   第A08版:车界
邻里和睦:考量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顽童”成了好榜样
义诊体检到农家
擅闯红绿灯 市民有话说
牡丹警方速破“5·25”持枪抢劫案
不少市民询问索赔手续事宜
一岁幼女走失民警及时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