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苦难给了我自强的信心
今年30岁的王运美是定陶县仿山镇游东村人,在她年仅一周岁的时候,小儿麻痹症让她的一条腿失去了正常行走能力。四处求医的结果只是有所好转。身体的不便,让王运美接下来的求学之路也随之坎坷不平。村里的小伙伴一起去上学,别人都走到了学校门口,她却只走到了半路。为此,她每天要比别人提前二十分钟离开家门,每逢下雨、下雪,就要提前半个多小时从家里出发,才能保证在上课前赶到学校;村路泥泞,使她经常摔跤,不知道要摔多少跤,她才能一瘸一拐、浑身泥水地走到学校。上中学后,离家七八里路,别人可以骑自行车上课,她不会骑,只好骑着奶奶的三轮车上课。“那时候,我的成绩都是名列前茅!自己给自己争气,我要让大家知道:我并不比别人差!”王运美有些自豪地笑着说。
生存的艰难给了我坚强的翅膀
初中毕业后,王运美选择了走上社会。她说:“我的腿虽然行动不便,但还有一双手,我发誓,要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深知残疾人生存不易的她希望学到一技之长,就来到一家服装学校学习缝纫技术。服装学校毕业后,通过亲戚介绍,她到县城一家成衣铺帮忙,开始一边实践,一遍学习。白天打杂忙活一天,晚上才有时间看着服装教科书学习,自己找废弃布料练习,手上被剪刀磨了一个又一个水泡,就包扎上继续练,天长日久就磨成了一个个茧子。经过三年的努力,她成为成衣店老板的得力助手。
王运美没有满足于现状。她决心趁年轻到外边的世界去闯荡一下,开阔一下眼界。于是,王运美放弃了已经安稳下来的工作,远赴江苏。但是,由于身体残疾的原因,没有公司愿意接受她。
多次求职被拒、前途黯淡之际,终于有一家服装厂愿意让她“试试”!王运美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始终坚信着‘我并不比别人差’的信念,勤学苦练、笨鸟先飞,很短时间内就适应了流水线紧张的工作氛围和工作强度。在这家服装厂里,只有她一个残疾员工。她腿脚不方便,去一趟厕所比别人用的时间多一倍,为了不让流水线上的服装在她这里积压,她就尽量少喝水,为此,她的嘴上经常起一个一个的燎泡。靠着吃苦耐劳的本性和扎实的技术功底,王运美很快获得了认可和好评,顺利“转正”为正式员工。对于这段打工经历,王运美淡定地说:“打工的三年时间里,我切身体会了残疾人生存的艰难,也让我学会了更加坚强。社会给予我们的机会太少,所以,只要有一线希望,我就要紧紧抓住,用自己的努力来扩大希望的生存空间。”
创业的温暖给了我前行的信心
说起创业的缘由,王运美感慨地说:“在外边打工了三年后,我就有想法了:不能这样为别人打工一辈子,总要有自己的事业。我现在可以养活自己了,还有那么多的残疾兄弟姐妹呢,我应该为他们做点事情。”可创业那么简单吗?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基本上是两眼一抹黑。就在王运美犯愁的时候,村支书王波等了解了事情的缘由,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忙办理贷款、审批营业执照等,为服装厂开业铺好了路子。 “在建厂初期,体力活多,王运美一个人干不了,丈夫就扔下自己的工作来厂里帮了她一年;父母听说她资金不足,拿出了自己的5万元养老钱……”目前,王运美的服装厂已经走上了正轨,安置就业32人,其中残疾人4人,每年加工服装十几万件,产品远销江苏、安徽等地。
王运美最后说:“无论生活给予我什么样的苦难,我都会笑着走下去!现在,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将我的技术毫无保留的、义务传授给他们,让他们都能像正常人一样,靠自己的双手实现人生价值!”
通讯员 张文娟 记者 刘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