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4月11日 星期一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A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周观天下
空袭的尴尬与无奈
  自3月19日以来,美英法等国对利比亚进行空袭等军事打击已持续三周之久,但战事发展却有些出乎意料:在地面,利比亚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的战斗有守有攻,陷入胶着;在空中,北约战机虽来去自由,却面临日益增多的尴尬与无奈。

  随着空袭力度的加大和时间的持续,空袭造成利比亚大量平民伤亡的报道日益增多。要知道,西方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进而进行军事打击的主要理由便是保护平民的安全。如今,空袭的正当性已遭到广泛质疑。国际社会对此忧心忡忡:空袭不仅没有达到保护利比亚平民的目的,更未能给利比亚带来稳定,反而令人道主义危机进一步扩大。

  空袭的效果不佳,反响更差,下一步该怎么办?在西方媒体中,出动地面部队进入利比亚的论调开始出现。美军非洲司令部司令卡特·哈姆日前在美参议院作证时公开表示,美国可能考虑向利比亚派遣地面部队,为利比亚反对派武装提供支持。

  但是,出动地面部队同安理会第1973号决议内容相悖,因为决议只准许采取“除地面行动外任何旨在保护利比亚公民的措施”,而且美国总统奥巴马多次明确排除了美国向利比亚派出地面部队的可能性。

  实际上,这场战事一开始便有着使命不清、目标不明的尴尬。奥巴马曾在战事开打后的演讲中称,发动军事打击的目的是为了 “制止对平民的大屠杀”,“把军事行动的目标扩展至促进(利比亚)政权更迭将是一个错误”。但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近日又表示,“最终结果注定是让卡扎菲上校下台”。

  战略不明,恐怕是难以言明。正因为如此,也就有了打还是不打、打什么不打什么、给不给反政府武装提供武器、出不出动地面部队、战事有无时间表等一连串接踵而至的疑问。而答案的含混不清,既增添了国际社会的担忧和疑问,也让西方的处境多了几分尴尬。

  停止各自利益盘算,终止战火,通过谈判解决问题,恐怕是最好的选择。

(新华社北京4月10日电)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时事新闻
   第A04版:社会生活
   第B01版:要闻
   第B02版:情感 广告
   第B03版:记事
   第B04版:旅游 广告
我国成功发射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
美国没有资格冒充世界“人权法官”
不允许以“农村大拆”养“城市大建”
盘点一周“网络热词”
爱心订养猪助农户脱贫
平凉牛奶中毒事件为特大投毒案件
图片新闻
“雏鹰少年儿童电影基地”活动启动
空袭的尴尬与无奈
球门倒塌儿童遇难
以政府强硬回应巴政治派别停火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