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一乡镇采访,聊起民生建设,领导张口就是 “一二三四五”,从招商引资到环境保护,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干部作风整顿……滔滔不绝,内容几乎囊括当前乡里的一切工作。但记者总感觉他的“头头是道”有点跑题,大而不当。
民生是什么?
从广义来说,凡是与群众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事情都属于民生范围内的事情,这个概念几乎可以延伸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任一领域,无所不包。但是,从狭义上讲,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
当一种说法、一些概念开始流行,有些人很善于把这些“说法”和“概念”当成筐,啥都往里装。如今,在个别地方,民生也有变成筐的嫌疑。譬如有的地方把民生建设说得天花乱坠,汇报得冠冕堂皇,但事实上并没有多少真正关乎民众切身利益的惠民工程,没有多少紧密呼应民众迫切需求的民生项目,甚至把高速公路建设都当成了民生工程。
近些年,中央出台“民生政策”之密集,媒体推出“民生话题”之深入,百姓关注“民生热点”之强烈,可谓前所未有。各地在落实政策、惠民富民上也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但民生不是口号,不是标榜,它是百姓的切身利益,是人民的幸福生活。大道理、漂亮话谁都会说。在一部分人的心目中,他们以为,只要说到了,就相当于是做到了;说过了,就仿佛尽到了最大的职责——这自然是错误的。
因此,要将“民生”真正落到实处,还是要更多一些民众情怀,更多一些民生导向,更多一些民主保障,而少一些 “概念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