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魁智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其父亲是八级钳工,他从小在机床旁边,听着机器的轰鸣声,看着铁末子,闻着机油味长大。凭着优秀的嗓音天赋条件及身体素质,1972年4月,于魁智被沈阳京剧院学员班选入,在杨元咏、黄云鹏等名师的精心培育下,少年成名。13岁时,他在现代京剧《大橹歌》中担任主角,连演百余场次,场场轰动。
1978年7月,年仅16岁的于魁智毅然放弃沈阳京剧院的工资待遇,站立了十多个小时的火车,投考京剧最高学府——中国戏曲学院,最终成为中国戏曲学院当年为表演系面向全国仅招收的两名老生学员之一。进学院后他得到了叶蓬、李世霖、王世续、孔雁、何金海、刘福生等教授的亲传,在学习杨派(杨宝森)剧目为主的同时,兼学了多出文武老生传统戏,1982年以各门功课全优成绩毕业,并同时被中国京剧院一团选入。在一团,他先后得到过袁世海、杜近芳、李世济、孙岳、冯志孝、刘长瑜、杨春霞等前辈艺术家的提携合作,更得到李鸣盛、茹元俊、曹韵清、祝元昆等名师传授杨派、李派(李少春)剧目——《奇冤报》《响马传》《野猪林》等。从1987年开始,于魁智红遍全国,成为京剧艺术界的新星。
通过多年的不断学习和舞台实践,于魁智在继承传统京剧唱法的基础上,吸收声乐在气息运用和发音位置上的科学方法,融会贯通,牢牢掌握分寸,不多一丝,不少一分,形成了自己收放自如、高低不限的演唱风格,被誉为“最具票房魅力的青年文武老生”、“中国第一老生”。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先生曾说:“于魁智就是于魁智,永远替代不了。”
1987年荣获首届 “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最佳表演奖,1989年夺取第七届 “中国戏剧梅花奖”,1991年斩获 “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最佳表演奖,1993年摘下 “梅兰芳金奖”,2003年荣膺中国金唱片奖……从1972年的京剧启蒙,到2004年的大型京剧交响史诗《梅兰芳》,到2005年的新编京剧《袁崇焕》,再到新编历史剧 《赤壁》中诸葛亮的表演,30余年的舞台生涯中,于魁智收获了诸多荣誉,也推动了京剧事业的传承发展。
在京剧艺术渐显衰落,亟待抢救、振兴的今天,走在埃及、希腊的大街上,于魁智仍能被人认出。这让他感觉肩上的担子格外沉重。多年来,于魁智为京剧复兴倾心尽力——
一个夏天,他得知一位身患癌症的80多岁的老人临终前想见他一面,非常感动,冒着烈日,骑自行车赶到老人床前;
一次到上海演出,由于发烧,嗓子哑了,但票早已售出,他硬着头皮坚持演出。嗓子不那么亮了,他就尽量做一些动作,还一再向观众表示歉意,承诺以后还要来沪表演……
近日,一代京剧泰斗于魁智即将来到戏曲之乡菏泽,让我们一起走近大家,用心聆听他那唯美的表演。记者丁厚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