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8月27日 星期五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A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养老服务体系待完善
  勇与妻子多年在外打工挣钱,很快在事业上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作为家中独子,最为牵挂的是远在家乡的父母。“二老年纪大了,有个头疼脑热的,我们在外边也伺候不上,有时候只能干着急。不过话说回来,即使父母在身边,我就是有心也照顾不上,因为工作太忙了。”他说。

  事实上,中国大城市的许多独生子女都面临这样的难题。他们工作努力,追求生活品质,并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美好期待。但生活的压力接踵而至,他们中的一些人很快发现,自己不仅有着“养不起小孩”的忧虑,未来还要面对“养不起父母”的危机。

  目前,子女肩负着不可推卸的“家庭养老”的责任。“家庭养老”给子女带来的沉重负担也使他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们要担起赡养的义务,另一方面沉重的负担让他们力不从心。

  中国社会最主要的养老模式是家庭式养老,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是沿袭多年的至理名言。这就决定了老人的赡养主要依靠子孙,而不是像国外那样依靠社会。但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逐步迈入老年人行列,独生子女无力、无暇照顾老人的矛盾越发凸显,特别是新的家庭结构——“四二一”模式(四个老人,两个夫妻,一个孩子)的形成,两个年轻人要负担起4个老人的养老重任,更增加了家庭养老的难度。

  这种情况下,能够解决这一两难境地的就是社会养老的出现和完善。既然家庭赡养功能的外移是大势所趋,而“家庭养老”也不可能永远都是主流的养老方式。赡养功能的外移,必须由社会来承担。因此,社会养老模式的建立是尤为重要的,特别是我国人口老龄问题化严重,社会养老尤为迫切。而在我国农村,社会养老几乎还是一片空白,社会养老模式应该逐步延伸到农村。针对“独子养老”面临的困境,有关专家指出,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方向。

彭娟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时事新闻
   第A04版:专版
   第A05版:都市生活
   第A06版:专版
   第A07版:话题
   第A08版:文化娱乐
赡养父母,有心比有力更重要
话题
孝心重在精神关怀
等我老了
养老服务体系待完善
80后养老需要走向社会化
下期话题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