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6月12日 星期六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A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轩楼村:旋切机“旋”出致富路
  6月10日,郓城县张集乡轩楼村头的旋切机厂,机器轰鸣,一片忙碌。在该村,道路两旁的旋切机厂有10多家,处处听到旋切机的轰鸣声,忙碌在旋切机厂的群众有近300人。

  轩楼村有1300多人,杨树种植面积近1000亩,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都栽满了杨树,为木材加工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一台机器就要雇工10多人,每个员工月工资平均1000元左右。”木材加工户轩生利说,经过几年发展,他现有2台旋切机。木材原料取自村里的杨树,加工成板皮销往济宁等地,一年有十几万元的纯收入。看到木材加工有赚头,村民们纷纷在村道路两旁建起了木材加工厂。白花花的板皮整整齐齐地晾晒在路旁,成了该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村党支部书记轩方喜自豪地说:“年后,俺村就上马了7家木材加工厂,两家大型木材加工厂还走出了规模扩张的新路子。”在该村西边,千祥和天慧两家大型木材加工厂掩映在树木之间,格外醒目。这两家企业,新上了高新设备,由单纯的生产单层板延伸到多层板,由此带动村里的木材加工上了一个新台阶,不但提升了利润空间,也为该村众多的板皮找到了销路。

  在村北一家木材加工厂内,堆积成山的树根和树梢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原本被当成废料的树根有何用呢?负责切割树根的轩广文抬着树根自豪地说:“别小看这树根,被切割成块状后,每吨就可以卖到400元以上。”据了解,树皮从树干上铲下来就有收购的,每公斤卖到0.09元;树梢更是巧手货,整理出粗细后就可以重新旋皮或打碎充做造纸的原料,运到济宁和河南等地。收购商轩光军说:“现在我们每天能收购一车树皮,卖到梁山。”该村仅此一项就可以带动村民就业20多人,每人年收入可达20000元。 通讯员 崔继刚 刘考勇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时事新闻
   第A04版:广告
——
曹县“三组”协作战麦收
驻滨州市省政协委员来菏视察财源建设情况
陈集镇30余支农机服务队活跃田间
5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涨3.1%
轩楼村:旋切机“旋”出致富路
单县“跟踪问效”重点项目建设
东明:环保手册进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