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监管促防疫,确保免疫密度有新突破。2010年,牡丹区春防工作以重点抓好规模饲养、饲养小区及专业村的防疫监管工作为突破口,多措并举,确保免疫密度实现新的突破。全面落实分级负责制,区动物防疫站对监管工作负总责、具体抓;各动监分所负责抓好辖区内种畜禽场及存栏5000只以上禽场、300头以上猪场、100头以上牛羊场的监管工作;各乡镇(办)负责散养畜禽的免疫工作和存栏5000只以下禽场、300头以下猪场、100头以下牛羊场的监管工作。要求务必做到“三个到位”(监管到位、疫苗供应到位、人员到位),切实达到“六个”百分百(即免疫合格率、耳标佩带率、监管率、建档率、持卡率、免疫密度均达到100%)。在全区选拔60名检疫员、100名村级防疫员,具体负责规模饲养场的监管工作。
以监测促防疫,确保免疫质量有新突破。牡丹区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2010年牡丹区重大及主要动物疫病监测方案》,着力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工作。通过加强业务培训、扩大监测范围等措施,进一步提高监测能力和水平,扩大动物疫病监测面,突出对重点地区、重点疫病和重点环节的监测,科学评估免疫效果。2010年全区将监测规模饲养场240余个,抽血5000余头份,占全区规模饲养场总数的50%以上,为规模饲养场的免疫工作提供有力的科学保障,更加有力地促进依法防疫、科学防疫。
以监督促防疫,确保食品安全质量有新突破。2010年牡丹区动物防疫监督所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大动物防疫监管力度和对集贸市场、畜禽交易场所和屠宰场(点)的监管力度。对不佩带免疫标识的牲畜一律不准进入交易市场,未经免疫注射的禽类不准进入交易市场,畜禽交易要凭免疫证明。在全区定点屠宰场(点)内严格执行未佩带耳标牲畜不准进场的规定,对可疑牲畜进行隔离观察,对病死畜禽严格按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规程》处理,确保动物食品卫生安全。
以检疫促防疫,确保流通环节监管有新突破。为切断动物疫病传播途径,防止流通环节传播疫情,区畜牧局严格落实报检制度,进一步规范动物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对于未经免疫、不佩带免疫标识的畜禽,一律不准出场,检疫员不准出具产地检疫和出境检疫证明。加强对动物及动物产品各环节的监督管理,加强对畜禽运载车辆的监督检查,对病死动物及其产品严格执行“四不准一处理”制度,确保动物疫病不传播。
落实防控措施,确保防控目标全面突破。针对全区畜牧业发展的情况,对全区规模养殖场的免疫,通过强化监管,全面推行程序化免疫。对农村散养户的免疫,由区政府统一组织,统一部署,在春秋两季集中进行防疫。对于集中防疫工作,区政府高度重视,通过落实强化领导、明确责任、成立专门动物防疫机构、强化督导等工作措施,认真协调,集中人力、物力,全面搞好全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使全区防疫工作实现免疫密度、免疫合格率、发证率、标识佩挂率、建档率、监管率等六个100%。
完善应急预案,监管信息化保障有新突破。牡丹区及时充实调整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制定了《牡丹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预案》,组织成立区级疫情应急处理预备队,应急物质储备充足,应急事件处置保障有力,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够拉得出、用得上、控得住,满足处置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需求。 记者常慕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