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存现,定陶县仿山乡马庄村人。孩童时代,他们村居偏僻,离城镇较远,且农田盐碱涝洼,经济滞后,加之家中兄弟较多,家境较为贫寒,作为长子的他因拿不出每学期两元钱的学费横心辍学,那年他才刚刚十四岁,初中还没毕业。回家后,看到父母那艰辛困苦的表情,看到兄弟们那求学若渴的神态,望着一贫如洗的家,他暗暗下定决心:不闯出一片天地,不干成一番事业,不出人头地,誓不罢休。
他随家乡建筑工开始了打工生涯。在建筑工地上,别看他年龄小,为多挣钱,他专捡重活干。到了夜里,别人睡觉了,他却在看书。后来,进工厂当帮工,他抡大锤,抬钢铁,挥汗如雨不言累。有一段时间,他帮亲戚经商搞贩运,不仅路上受艰辛,还要精打细算巧经营,这期间他懂得了市场与竞争,明白了“一招鲜吃遍天”的道理。尽管当时他挣来的钱刚刚能够贴补家用,但全家人还是为此欣慰与自豪。他觉悟到这样一个道理:没技术不行,学不精一套实用技术更不行!
十五岁的马存现,平时刻苦攻读中外名著和背诵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精华片段外,又开始跟从医多年的外祖父学医。他的外祖父靳先生是石家庄一家医院的主治大夫,后退休在家。外祖父见外甥聪明伶俐,心地善良,又勤奋好学,就拿出多年积累的中医处方让他背诵记忆,而后从药理用途、司药含量、量理搭配、临床调理等方面逐一讲解,直到他从理性上能用会解为止。接着,传授一些“望闻问切”的临床经验和推拿、整骨、接骨、针灸的医术原理及技巧。为把学到的医学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靳先生又和马存现在定陶县力本屯集市办起一所医疗诊所,靠祖孙两人良好的医术和医德,该诊所很快在当地出了名,闻名求医的人络绎不绝,生意也渐渐好了起来。
正当马存现对医术追求得如痴如醉的时刻,外祖父突然去世,诊所萧条。后来,马存现无奈把诊所迁到自己村庄独立经营。这期间,他把外祖父传授的医术下功夫研究透,并通过临床治疗验证;同时,他又去外地医院拜师学习,而后把各位老师的经验融为一体,最后终于掌握了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多种疑难疾病的中医疗法。曹县、定陶、牡丹区等地许多疑难病患者频频治愈于他的手下,诊所的锦旗挂满了四壁。
马存现从小爱花草,尤其是对莲花、菊花、牡丹花情有独钟。从医间隙曾多次到菏泽牡丹园赏花、散心。1987年谷雨时节看牡丹,他突然发现一棵牡丹树上开出十种不同色彩的花朵,这奇景顿使他思绪万千,于是脑海中产生写牡丹传奇故事的念头,构想出十株绝色牡丹化作十位牡丹仙女,由作物到神仙再转到人间,九经离奇变化,品味人世百态,演义阴阳冷暖,体现情真恶善,再把多年读书的体会巧妙揉进其中,一部长篇巨著就这样酝酿而成。
1987年底,为救治大庆市一朋友的父亲,马存现变卖了自己的家庭诊所,孤身一人远赴大庆市,被安排到一市区卫生院工作。在那里他白天工作学习,夜间构思创作牡丹传奇故事,后定名为《牡丹女》。1988年夏天,他身体有病,单位特准他休息治疗三个月,就是这三个月,他怀着对故土的依恋,带病写下了十六万字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牡丹女》前三部。此书以曹州牡丹为背景,将牡丹仙子历经劫难,由神转生为人,在人世间历经坎坷,分而合、合而分,最后又成为一株牡丹的各种传奇经历,歌颂了劳动人民向往美好、追求幸福的纯真感情;文章鞭挞了邪恶,歌颂了良善;上至王公贵族,下到贫民乞丐、贩夫走卒、娼妓流寇、三流九教等都得到了逼真的描绘。情节生动离奇,悬念牵肠挂肚;精彩处惊魂夺魄,悲惨时催人泪下。上海市《故事会》杂志社副总编称其为“震世佳作”。
马存现说:从大庆市回来已有四个年头了,在仿山卫生院工作很顺心。今后我在从医期间会更加努力地从事文学写作,要用八十万字让十位牡丹仙女重逢相聚。 本报通讯员 李怀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