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07日 星期二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A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技能人当好“领头雁”
—— 郓城县侯咽集镇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纪事
      一个位于黄河灌溉区、郓城北部的偏远乡镇——侯咽集镇,全镇6万多群众在奔康致富的路上涌现出许多靠科技致富的典型:刘庄村蔬菜种植户网上销售蔬菜奔小康、王凤车村村民王延宝发明管道打沟机成为国家专利、“科技育种能人”王继江带动1000多农户在致富路上越走越宽……

  网上日销黄瓜15万斤

  刘庄村村民刘现波今天特别高兴,他刚收摘的3亩黄瓜全部卖完了。

  老刘是刘庄村的蔬菜种植大户,种了3亩多黄瓜。由于他管理得好,黄瓜获得大丰收。望着一根根鲜脆的黄瓜,老张犯了愁:卖给谁呢?

  他拿着黄瓜样品找到村头的刘庄蔬菜合作社的刘方田会长。刘会长把他的黄瓜拍照传到网上,通过专门的网页进行销售。第二天,刘现波就接到江苏客户打来的电话,要求把他的黄瓜全包了,价格比市场上还要高。

  刘庄村是个蔬菜种植专业村,拥有蔬菜种植面积400多亩。为解决农户的蔬菜销售难题,该村成立了蔬菜合作社,买来了电脑,接上了互联网,并请人专门建立了刘庄蔬菜网页,通过宽带网联系客户。

  黄瓜丰收季节,每天通过互联网销售出去的黄瓜就有15万斤之多,直接带动当地农民人均增收2000多元。

  农家院里走出发明家

  眼下,侯咽集镇的36个行政村、1.7万农民同时吃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镇党委书记韩海臣说:“村民们能够这么快吃上自来水,还得感谢一个人,他就是王凤车村的王延宝。”在侯咽集镇提起王延宝几乎家喻户晓,人们都知道他有一个宝贝“打沟机专利”。王延宝是个“能人”,以前做农用机械修理。

  王延宝看到农村安装自来水的越来越多,铺设的塑料管道也与日俱增,但是光靠人力挖沟十分吃力,而且费用高。他就靠自己的机械修理实践,经过2个多月的摸索,研制出了专用的打沟机,每小时可以打沟300多米,不但大大提高打沟的质量和速度,而且打一米沟只需1元,节省劳动成本。

  王延宝经过一段时间的验证后,申请了实用新型国家专利。他的打沟机在今年全镇的自来水村村通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仅仅用了2个月时间就把36个行政村的自来水管道全部打通,使村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喝上了自来水。

  科技育种促致富

  在侯咽集村村民王继江的芸豆园中,洁白的纱网把芸豆遮挡得严严实实,翠绿的芸豆角挂满枝头,再过两三天就要上市了。

  “俺培育的这种芸豆,用纱网从四周罩住防止害虫,还益于传粉,又是天然的无公害食品啊。”王继江讲起他的育种经验是滔滔不绝。

  侯咽集镇是个蔬菜大镇,有蔬菜种植专业村2个,种植蔬菜面积近千亩。然而培育蔬菜种子的却少之又少,普通的蔬菜种子又贵,产量又不高。头脑灵活的王继江看到蔬菜育种的前景广阔,于是他成立了侯咽集镇蔬菜合作社,专门从事蔬菜育种。

  为了提高蔬菜育种的科技含量,他与天津某研究所合作,建立侯咽集镇育种基地。由研究所提供种子和原材料,推广农户进行种植培育,王继江负责技术指导,蔬菜种子收获后,研究所负责回收。一亩地一年可以种黄瓜和芸豆两茬,亩均收入10000多元。

通讯员刘考勇 王金鹏 崔继刚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郓城县侯咽集镇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纪事
~~~—— 郓城县侯咽集镇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纪事
~~~—— 郓城县侯咽集镇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纪事
~~~—— 郓城县侯咽集镇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纪事
~~~—— 郓城县侯咽集镇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纪事
~~~—— 郓城县侯咽集镇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纪事
~~~—— 郓城县侯咽集镇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纪事
~~~—— 郓城县侯咽集镇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纪事
~~~—— 郓城县侯咽集镇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纪事
~~~—— 郓城县侯咽集镇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纪事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时事新闻
   第A04版:社会生活
鄄城开展“服务千万家”主题活动
科技能人当好“领头雁”
勇扛社会责任大旗
墨韵凝香扬酒魂
“土专家”开讲座
妇女儿童温馨的家
我市今年计划建设300家“农家书屋”
《群工·信箱》开通了
国内著名白酒专家聚首巨野
假日修路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