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丙安说,现在的春节黄金周有7天假期,但往昔的民间过大年却是从腊月起直到正月十五,足足要欢庆45天。在这一个半月内,又分为“备年”“过年”“贺年”三个阶段。从腊月起到除夕是“备年”,在外的人要赶回家,在家的人要置办年货,做好过年的各项准备;从除夕夜到正月初五是“过年”,家人团聚,祭祀祖神,迎新纳福;从正月初六到十五是“贺年”,花市灯彩,全民共欢、普天同庆。
为什么要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 “备年”呢?乌丙安解释说,这与中国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有关。舂米磨面、杀猪宰羊、缝制新衣、准备祭品,样样事件都是亲力亲为。到了“小年”这一天,一切都要准备妥当。这才能让“灶神”上天汇报,一家人祈祷新的一年万事如意。
乌丙安教授告诉记者,“过小年”不仅是汉族的习俗,满族、蒙古族等一些少数民族也过这个节日。汉族、满族在这一天“送灶王爷上天”,而蒙古族这一天则是“送火神”。打扫房舍、宰杀年猪、张贴对联是汉族、满族“过小年”的民俗传统,而蒙古族则在这一天布置蒙古包内外,给骏马备新鞍、扎红缨,把放上哈达的牛羊送给亲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