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菏泽信息工程学校校长马飞
目前,在山东职教界,提起菏泽信息工程学校,人们纷纷竖起大拇指。2002年,菏泽信息工程学校招生不足200人,而现在在校生发展到8000多人,这对于在夹缝中生存的职业教育来说,的确是一个奇迹。带领大家创造奇迹的正是校长马飞。
临危受命
当新世纪的钟声敲响的时候,菏泽信息工程学校同众多的兄弟中专学校一样,各项工作陷入低谷:2002年招生不足200人,在校生只有700人,招生就业陷入两难境地。2003年6月,在学校举步维艰、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马飞被任命为学校校长。
马飞奋勇踢出头三脚: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设置,改造老专业,增设新专业,提升办学层次;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紧抓招生就业生命线,突破“瓶颈”制约。招生数量快速增加,办学规模急剧扩张,采用招商引资的办法,多方筹措资金2000多万元,建设了学生公寓楼、图书办公楼,新增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新上一大批设施完善、性能先进的实验室。一所陷入低谷的学校,很快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阳光大道。
锐意改革
为营造一流的办学环境,马飞大胆尝试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行竞争上岗,全员聘任,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定了教师培养计划,推动教师向名师靠拢。在学历上,鼓励教师通过脱产或在职进修的方式,提高学历层次,一批在全国、全省职教界有影响的专业或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加强学生管理,强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精神、集体荣誉感。
同时,学校及时调整完善招生政策,增加了对招生工作的资金投入,加大了宣传力度,年年超额完成年度招生计划,在校生由原来的不足700人,猛增至2006年的8000人。同时,建立毕业生就业网站,广泛搜集全国各地的用工信息,组织了10多场不同规模的毕业生供求见面会,与北京、天津、广州、苏州等地的十几家用人单位建立了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使毕业生就业率逐步达到了98%。
扶贫济困
2004年4月,马飞亲自把东明黄河滩区的失学孤儿王红接到了学校,爱心助学活动拉开了序幕。2005年,学校面向全市城乡特困家庭招收了55名学生,拿出45万元资金投入该班,免收该班学生全部学费、住宿费、教材费、公寓用品费等各项费用。2006年,学校又投资50多万元,继续开展对贫困学生的帮扶活动,在全市招收特困学生66名,组成06级爱心助学班。不仅免去了他们在校期间的所有费用,而且领导、老师一对一结对帮扶,全校师生员工慷慨解囊,踊跃捐款,建立爱心助学基金,帮助这些孩子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今年学校在本市招收爱心助学班的同时,在团中央的支持下,在延安老区招收了一个爱心班,目前爱心班新生已陆续报到。一批又一批寒门学子在信息工程学校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信息工程学校的坚实跨越,赢得一连串闪光的荣誉。学校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项目学校、全国创建“平安校园”示范学校、“国家级重点中专”等称号。马飞本人也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全国职业教育优秀知名校长等荣誉称号。近日,马飞又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
本报记者 赵辉
编 者 按
在我国第23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本报推出“园丁风采”栏目,陆续对今年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的13名“园丁”进行报道。以期通过大力宣传这些优秀教师的事迹,展示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引导广大教师学习先进,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促进全市教育事业快速发展。